初期白癜风用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7/5727247.html
有关描写梅花的诗句,在我国古诗词中可谓是数量不少。而说到梅花,说到诗词,我们又会发现,从我国宋朝开始,梅花便更加频繁地走进古诗词中,开启了“咏梅”热潮。
王安石、卢梅坡、陆游等等,皆是咏梅高手,那么作为读者而言,我们也是通过许多经典的诗词作品,了解到了梅花的精神与风骨,从而将梅花的美好形象刻在了脑海中。
我们喜欢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喜欢陆游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而在这里,趁着冰雪之寒,趁着春风之意,诗巷也特意为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高大上的咏梅作品,它就是明代大诗人高启的《咏梅九首·其一》。
咏梅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为什么说作者高启很特别呢?因为在这个几乎人人都为名利而忙碌的俗世中,他却偏偏厌倦官场,不屑于沽名钓誉,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之心。
也因为如此,高启的诗涓如流水,雅如白云,高洁如月影梅花;而这首《咏梅》就是很好的见证。
诗在开篇先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写到了梅花的生长地点: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那么冰清玉洁的梅花,在作者看来,应该是生长在仙境中,但不知是谁却偏偏将它栽种在了江南的各个角落。
在首联的两句中,作者安排了转折的逻辑关系,道出了梅花在自己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也点出了梅花超凡脱俗的性情与形象。
当把梅花引出场后,在颔联中,作者便将笔触落到具体角度,来对梅花进行了刻画: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在这里,作者把梅花比作了“高士”与“美人”,又通过拉物象“雪、山”以及“月、林”来做搭配、作烘托,使得梅花更具有动人之神韵。
句中除了运用比喻,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卧”刻画出了梅花闲适洒脱、与雪相宜的雅士姿态,“来”又体现出了梅花俏丽动人、与月相称的美人形象。作者所用到的物象无一不出尘脱俗,无一不美好鲜活,使得颔联内容不仅富有视觉上的画面感,还富有韵味上的艺术感。
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雅致,既是诗中非常出彩的点睛之笔,还成了众多咏梅诗中的经典之句,历来受到诗家的一致好评。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从布局与脉络而言,这一联与颔联貌似很平行。因为虽然所写内容不一样,但作者依然是在对梅花具体形象作描摹。
在严寒之中,梅花与竹影相依,在春天来临时,梅花又纷纷飘落,点缀在青苔之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与颔联不同的是,这里的颈联是从宏观的时间角度去写梅花的。一句在冬,一句在春,二者结合起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梅花的与众不同。
而其中用到的物象“竹、苔”也都是不俗之“陪衬”,将他们组合进来,对于体现梅花的高洁本性起到了正面的烘托作用,所以说,作者并不是随便选择物象过来加以搭配,他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梅花的形象被刻画得已经很丰满了,尾联中的情感也就到了抒发的时候: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何郎”是指南朝诗人何逊,他曾写过咏梅作品。在作者心里,何逊的作品是咏梅诗中的绝笔,所以在他之后,也就再无好诗能把上梅花咏出水准来了。而这对于梅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故而作者在尾联最后一句的感慨也就油然而生。
咏早梅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作者所说何逊的诗或是这首,也或许不是,不过上面的这首的确是不错的作品。
其实,话说回来,比何逊写得好太多的咏梅诗真不在少数,作者之所以有尾联之说,也不过是在表达自己对何逊的敬意,有很多主观情感和审美在里面。总之,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作者高启在尾联中借特定人物来赞扬梅花,给诗意注入了不少张力,更显韵味十足。
高启此诗频繁切换角度描写梅花,进而从侧面赞扬梅花,通过每个字眼,我们也已充分读懂了作者的情怀。所以,此梅花所代表的不正是作者自己吗?这是诗背后的深层意蕴,也是咏物诗所具有的典型寄托。
名利几多难入眼,出尘心境契梅花;各为看官,对于高启的这首咏梅诗作,你同意诗家对它的“经典”之称吗?在所有咏梅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欢迎留下你的想法,欢迎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