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记者该如何写稿做报道

来源

蓝媒汇李广综合报道蓝媒君一早起来收到天气预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走在上班的路上更加厌世,真想甩给老板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热,我想···我想到了今天肯定有好多记者,比如电视台记者、摄影记者等要走上街头、深入基层,再想想蓝媒君我坐在超豪华最重要是有空调的办公室,内心十分内(xin)疚(wei)。今天正式入伏,据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4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中西部、华南大部以及重庆、陕西关中等地有35~37℃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40℃。中央气象台7月1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于是,高温成为今日报纸头版的重要内容。看完这些大标题,顿时就不热了,直冒冷汗!温度计也算是头版美编最爱使用的素材之一了!

羊城晚报、新消息报、新京报、南阳晚报的头版图片如出一辙,虽在言热,却给人以一股(然并卵的)清凉之感!

蓝媒君私以为,像以上这种表达“热死了热死了”的图片,基本上属于浪费版面的行为,没有细节没有情感,只有一个空洞的场景!南方都市报则走起了意境路线!“致敬劳动者”系列也是媒体常见报道方式之一。其实,一线的媒体同行们何尝不是值得致敬的劳动者呢?上述报纸的图片的背后,是摄影记者们顶着大太阳拍摄的;另外,在今晚电视节目中报道高温新闻的记者们,同样辛苦;而更有许多进行高温体验式采访的记者。以上是法治晚报记者进行的高温体验式报道,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众天气到底有多热。诸如此类,在新闻行业也属正常,比如下面:

海西晨报记者兵分多路,亲身体验高温下的多种工作。记者们为了出稿子也真是蛮拼的。

高温蔓延到了朋友圈,有的人是在晒温度截图,“哇塞,40度了耶,热死了!”这些人通常是坐在办公室的;而出去采访的记者们,晒的是加了孜然的胳膊。记者们能在30多度的高温下扛着摄像机照相机拍摄采写新闻,基本没有官二代、富二代,不拼爹,他们拼自己。看见在外奔波的媒体人请不要厌恶;没有必要像对待敌人似的;这一群有梦想有追求有学问的年轻人!请善待他们!另外,蓝媒君特意综合了九条防暑降温注意事项,部分亲测有效,供各位参考: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记者朋友在外出采访前可以自配水瓶,记得灌满开水哦。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吃鸡、鸭、瘦肉、鱼类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六、午睡时间不宜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既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九、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欢迎







































头部白癜风的治疗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yuexi111.com/bbfz/10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