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学习一重庆历代国家定位与习近

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yufang/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它的起源可追溯自远古时代的古人类,从距今万年的三峡人类起源到有多年的文字记载史,从先秦时期的巴国到近代的国民党陪都,从巍峨的巫山之巅到幽深的长江河谷,重庆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洗涤。

从南山上望去,灯火通明的渝中半岛仿佛一艘满载水泥森林的巨舰,弯成一道优美的弧,停泊在江心。这片江河蜿蜒,山城依偎的城市景观,和纽约的曼哈顿、上海的陆家嘴极为相似。

文/社长

重庆的由来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古代重庆

距今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重庆铜梁区)。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汉献帝建安六年(年)复为巴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年),刘备、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年)又改楚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炀帝大业初年,州废,复为巴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年)为渝州,唐玄宗天宝初改南平郡,唐肃宗乾元初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四川多个重镇。南宋开庆元年(年)夏,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成都的援军,在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

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年)才被占领。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四川南道宣慰司,隶属于四川行省。元顺宗至正二十年(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太祖洪武四年(年),平夏,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近代重庆

清朝开埠时期的通商口岸

年9月13日,英国以“滇案”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年3月31日,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确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随后英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航线。同年,英国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连同苏州、杭州、沙市)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随后俄国与美国也先后来重庆建立了领事馆。

中华民国时期第一次直辖

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既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

陪都时期抗战时期的政治中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于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同年12月重庆正式成为战时首都。

年6月5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名市民窒息死亡,酿成“大隧道惨案”,是重庆作为首都3年来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

在抗战中,重庆共组织川军62万人,占川军总数的一半还要多,是川军的绝对主力。重庆也是中国战场最激烈,双方损失最严重的空战战场之一。

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这就是解放碑的前身。年,中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永久陪都。

国共内战时期重要的转折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年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六十余人也被打伤。国民政府方面称之为“较场口事件”。

年11月27日,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之时,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多名政治犯被处决,史称“11.27事件”。

现代重庆

解放初期第二次直辖

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

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重庆与四川合并。

年,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

年至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年3月3日,永川地区八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年9月15日,中央批准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年第三次直辖

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恢复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3次成为直辖市。

年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重庆以“十个一批”为切入点,对投资环境进行改革,1年,重庆启动了北部新区建设,城市逐渐变大,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全国水平。

2年到6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发展,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元,每年增长也在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半小时主城和八小时重庆都得以实现。

直辖十年,重庆确定五大定位

7年9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7-)》。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总规》首次明确了重庆的五大定位: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

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面积为1平方公里,包含重庆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两江新区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焦点地区,欧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枢纽地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热点地区,内陆新兴大市场的核心地区,是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内陆开放门户、科学发展示范窗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

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将“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比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更加庞大的内陆中国由此走向改革开放的前台。

对接新长江经济带重庆再定位

4年,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升级为国家战略,重庆参与制订的有关方面提出主要发展目标将包括,到年,基本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并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和推动向东向西开放的主引擎。

此前,重庆市的发展定位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二者相比,本次的定位表述中增加了“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推动向东向西开放的主引擎”等新提法。

围绕建成“西部中心枢纽”,重庆当地准备启动一系列工程。目前至少还包括“一枢纽十二干线”铁路网、“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以“三基地三港区”国家级枢纽、万州等市级枢纽为骨架的智能化物流网络,并将在年前全面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复合型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国际信息港”和长江上游地区通信枢纽。

5年6月,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全面开通,实现“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形成东接太平洋、西联大西洋的国际航运枢纽。

重庆市长黄奇帆称,“一带一路”涵盖了亚洲和中东欧等国家地区,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中国11个省区市,二者天然连接,构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重庆在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港口是重中之重。利用跨国铁路和港口,5至10年期间拉平东西部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差距。

习近平看重庆

随着“一代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相继成为国家战略,重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起到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

5年11月,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宣布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

习近平谈到,扎实推进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将其建设成为中新互利合作新的示范项目。继续建设好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两大重点合作项目。保持双边经贸合作的上升势头。双方还可以积极探讨两国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并在这一框架内挖掘金融合作潜力。

6年元旦过后首个工作日,习近平来重庆考察,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对重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重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再创新的辉煌。

习近平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1月8日,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长黄奇帆透露,习近平对此项目寄予“很高的厚望”,提出了“高标准、高起点落实项目”的工作要求,肯定本项目对把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习近平在两个月内第二次提及中新重庆项目。

今天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历经千年洗礼,这片古老的巴蜀之地再次站到了时代的前沿,迎来无限可能的未来。雄起,重庆!

大家晚上好,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bbfz/14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