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切都是无常的,暂时的修行根本不值一提
索达吉堪布
俗话说:“具证年老求学问,舍事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这些也都是无常的体现。
“具证年老求学问”:有些具有证悟的人,年轻时一直精进闭关,好几年根本不跟人说话,可是到了老年时,反而不去修行了,开始拼命闻思,希求学问。其实这样不好,年轻时应该好好闻思,年老时应该好好修行。华智仁波切说过:“年轻实修老年闻思者,自己无利他人讥笑因。”假如你年轻时一点也不学,关起门一味实修,而年老时又想起来闻思,这对自己不但无有利益,在别人看来,也是值得讥笑之处。有些老年人嘴里一颗牙齿都没有了,还在天天背五部大论,这个确实没有必要。老年人就该好好实修,要么一心念佛,要么持诵观音心咒。
“舍事年老积财物”:有些人上半生是舍事者,抛弃一切世间琐事,除了修行佛法,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
年10月,《北京晚报》中就有条新闻说“百岁老和尚还俗娶媳妇办厂”,这令世人大为诧异。新闻中的老和尚叫释法缘,记者采访他时已有岁,他说自己曾是一个寺院的住持,后因发生洪水,寺院被淹,他又到另一个寺院去做住持。但由于寺院日益清冷,香客稀少,他在96岁时产生了还俗的念头。(当时他已有54年僧龄,门下弟子近人。)为了寻找一个良好的归宿,不久,他就与一个53岁的寡妇结了婚。
无独有偶,年《江南都市报》中也有一则新闻是:“九旬老人出家70年后还俗娶妻”。(你们不要把它只当成新闻啊,每个人应当观察自身,引以为鉴!)这个老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出家后行医救人,常为附近老百姓看病。他最初是呆在寺院里,后来因种种因缘,在外地开了3年的诊所,并在那里定了居。他经常想起母亲曾叮嘱他:“一定要修行满70年,以此可保家人平安。”于是当他修满70年时,便开始蓄发。
一个弟子见他年岁已高,身处异乡,举目无亲,便建议为他找个伴,相互有个照应。于是老人就去一家婚姻介绍所征婚,结果找到一个41岁的女人。那个女人跟家人商量时,遭到父母、兄弟、姐妹的极力反对,连她女儿也不同意。但女方觉得他比较忠厚老实,就顶住一切反对和压力,坚决跟他生活在一起。女方每月工资元,见他刚搬到自己家乡,没有收入,就省吃俭用,每月给他元做生活费。两年以后,二人领了结婚证,据说生活得比较美满。目前,这个老人又喝酒又抽烟,身体也保养得不错。
可见,即便是持戒清净、出家多年的人,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作为一个出家人,若能一生守持清净戒律,以此身份离开世间,这是最值得随喜的。
“法师年老成家长”:有些人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阇黎,下半生却成了猎人、盗贼、强盗;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给人传戒的羯摩师或轨范师,下半生却子嗣成群。
我以前也讲过,法王如意宝在石渠求学时,《根本律》《戒律三百颂》等戒律方面的法,都是在一位上师面前得的。当时那位上师持戒相当严谨,行为极其调柔,托嘎如意宝对他评价也特别高,很多弟子都在他面前受戒,或者求些戒律方面的教言。后来法王年去石渠时,他显现上已经还俗了,生了一个孩子。他见到法王时,因为法王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他就向法王顶礼;而法王曾在他面前听过戒律,所以也向他顶礼,两人就这样互相顶礼……当时我没有去,但有些侍者是这样讲的。对于这位上师,法王经常在课堂上赞叹他、恭敬他。
我寺院以前也有一位堪布,他年轻的时候,戒律特别清净,跟寺院的住持活佛平起平坐。但后来在“文革”期间,他不但破戒,生了十几个孩子,而且毁谤佛法,批斗时打根本上师,整个人变得特别可怕。前几年他死了,听说当时相当悲惨。所以,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例中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无常的,暂时的修行根本不值一提,没必要去特别炫耀,认为自己如何了不起。
反之,也有人上半生是屠夫、猎人、妓女,所作所为全是造恶业,下半生却生起真实的出离心,一心一意修行而获得成就;或者,即使没有成就,但也已经皈入佛门,死后往生清净刹土。昨天有个道友说,他曾当过两三年的屠夫,杀过无数的羊,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忏罪,精进修持。还有一个人说,他为了忏悔罪障,从1年起,三步一拜朝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至今还剩峨眉山没有去。这样的话,即使他们往昔业力特别深重,今后也有希望变成很好的修行人。因此,现在的贤劣显现,可以说瞬息万变,没有任何现象是始终不渝、牢不可破的。
——恭录自《前行广释》第3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