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11月8日,第十七个记者节。这些年,一些媒体人逝去,一些人进去,一些人改行创业,一些人摊煎饼卖羊汤,但仍有一些人选择了坚守。媒体人的星走云散映照了时代的激荡和业界的嬗变。转身与坚守之间记者节的由来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其实旧中国就有一个记者节,日子是每年9月1日,这是中国新闻界为争取自由,保障人权,不懈努力争取到的结果。30年代初,国民党为加强其统治地位,对坚持正义的新闻工作者任意加以迫害、逮捕乃至杀戮。年1月,江苏镇江的《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民政厅长赵启以“宣传共产”之罪名,下令杀害。上海《申报》登载了这条消息,舆论哗然,新闻界提出“开放言路、保障人权”的强烈要求。为了缓和舆论指责,南京国民政府在年9月1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区的响应和认同,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厦门、青岛等地的新闻界,都举行了纪念庆祝活动,年9.1记者节得到了全国的认同,天津《大公报》并为此发表了《记者节》的短评,要求政府积极地解放言论。年,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汉口成立,是年9月1日,在汉口普海春大酒家举行盛大的记者节活动,向来华采访的各国新闻界,向在汉口当时出版的各种报纸,向出入于枪林弹雨中的战地记者,向从南洋等地归来的新闻同业表示感谢和敬意,并且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团结在抗战建国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当时,范长江同志讲了话,塔斯社的罗果夫,法国《人道报》的黎蒙都讲了话,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一次最盛大的最庄严的记者节。此后,在有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分会的各地,如湖南、如广西、如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如香港的新闻同业,都在9.1记者节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号召加强团结,加强学习,贯彻“青记”一贯提出的主张。年,我们在香港英京酒家举行了9.1记者节,坐在我一起的,就有后来作为香港《大公报》社长的杨奇同志。不知什么缘故,这个原由争取新闻工作者权益的记者节,到了后来却忽然自动消失了。今年,由于朱镕基总理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记者节,于是记者节才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范长江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时期工作照现在定的记者节是11月8日,11月8日,是什么日子呢?从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周恩来总理就注意到全国新闻记者的团结问题,当时上海的进步记者,就分别利用个人的身份,开一个房间,约请志同道合的同业座谈,共商国是,年11月8日,这时淞沪战争已近尾声,上海即将沦为孤岛,人心浮动,这天由夏衍同志出面,在山西路南京饭店开了个房间,约人座谈如何成立青记协会问题,当时参加者有恽逸群、范长江、徐迈进、邵宗汉、袁殊等等,鉴于上海当时已不可能成立什么全国性的组织,于是就为年在汉口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搭好了框架,因此,11月8日,实际上就是全国新闻记者团结的开始,这就成为今天记者节的由头了。因此,用这个日子作为记者节,更富有历史意义,也更具有积极意义了。(来源:东方网)当代记者的酸甜苦辣
说真的,大众对记者这个职业最熟悉不过了,每天收看各种外界的信息,无时不刻不和记者有着千丝万缕。如果没有记者,世界就会被完全隔绝,外界的信息自己根本不可能知道,因此,从这点出发,记者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来说,是亲切的,不可缺少的。
在理想里,记者是这样的——记者心系百姓生活,反映大众心声,弘扬人间正气,讴歌时代精神。为了报道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论夜晚白天,不论严寒酷暑,扛起摄像机,拿起手中笔,四处奔波,不疲采访,他们用鲜活的镜头和生动的文字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然而,实际上,记者是这样的——有一种群体只有上班没有下班,整日在外奔波;这个群体无私无畏,一台摄像机,一支笔,就是他们的武器;这个群体敬业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他们就是我们引以为豪,工作在新闻战线最前沿的新闻工作者——记者。记者节有些清冷和寂寞,已经不是今年一年才出现的情况了。除了记者节,“记者”这个职业受到大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bbzz/1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