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传媒茶话会(获授权转载)
《传媒茶话会》对话南方都市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伍静妍,都市快报新媒体中心主任崔博为您讲述他们制作音频新闻的经验。
“我们看到辽阔的音频蓝海”
“进军音频新闻领域,是南都在全面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开辟的一条新的媒体融合之路。我们看到的是前方辽阔的音频蓝海。”南方都市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
目前,中国音频行业存在的版权问题、内容审核问题以及内容同质化问题,成了制约在线音频行业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进军音频新闻市场正当时。
“首先,音频新闻能够填补图文、视频无法满足用户的伴随性使用场景。”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与视频、图文相比,音频形式的内容更适合用户碎片化和伴随性场景使用,能够解放用户双手和双眼的场景,使用场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年,用户在运动、开车、家务等体力劳动时、上下班通勤时最常收听音频。
“其次,音频用户的体量越来越大,用户使用时长越来越长。”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突破4亿,增速达22.1%,相较于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行业,呈现较快增速。同时,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音频行业发展报告》也显示,年下半年,用户打开次数增长了20.2亿次,使用时长增长了1.7亿小时,移动音频用户黏性显著提升。
“最后,音频可以延展出更多可能性,比如优质的付费内容、更多与用户粉丝互动的方式,等等。”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调查显示,年月收入元以上的在线音频用户超过五成,收入超过元以上的用户达到22.0%,音频用户群体整体较为高端。这部分用户群体对付费获取优质内容的意愿较强。
音频新闻如何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随着有声平台和智能音箱的普及,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场景发生了改变。媒体在音频新闻上该如何布局?
今年3月7日,《都市快报》在天猫精灵智能音箱上上线了音频新闻,用户通过都市快报杭州新闻客户端或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就可收听相关音频新闻节目,栏目收听率为5.5%,完播率为80.12%。
“目前,天猫精灵是国内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智能音箱产品,同时杭州地区的用户又是天猫精灵全国市场最活跃的用户(根据阿里提供的数据),而都市快报是深耕杭州的媒体,因此我们选择和天猫精灵合作推出语音产品。”都市快报新媒体中心主任崔博告诉《传媒茶话会》,目前,都市快报在音频领域刚试水,因此选择在智能音箱和自身的客户端上上线相关音频新闻节目。
伍静妍向《传媒茶话会》介绍了南方都市报“1+N”的音频新闻布局。
所谓“1”就是南方都市报自己的南都APP。年12月底,南方都市报在南都APP上首次试水音频新闻。南都APP的用户每天早上7:00会准时收到来自《南都音频早餐》的早安推送问候。
“N”则是包括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在内的头部音频平台。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三家主流在线音频活跃人数分别达到.3万人、.2万人和.8万人。
“相当多成熟的音频用户汇集在几个头部音频平台上,这意味着我们要音频平台上主动去接触这些有听音频习惯的用户。此外,市场上的音频平台,在内容和主要用户类型上都各有特点。”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主流媒体音频在试水阶段,建议先选择用户覆盖面较广、新闻类偏好、用户较成熟的喜马拉雅FM、蜻蜓FM,选择有一定体量用户的智能音箱作为分发平台。
据了解,南都进驻蜻蜓FM不到2个月,进驻喜马拉雅FM1个多月。但南都音频内容已累计近万的收听量,节目内容多次获得平台重点推荐。在最近一个月内,更是产生了多条50万+的音频内容。
音频新闻做什么内容?
“音频内容出品也要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水准品质,要确保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高位运行。品质保证是主流媒体的优势。”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音频新闻不是简单地将原有报纸上的文字,直接转成AI语音,市场不需要这样简单的形式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音频新闻如何进行内容创新?
“第一是发挥主流媒体原有的权威媒体优势,在新闻资讯上发力的同时,要在新闻再加工上发力。”伍静妍表示,除了一般新闻资讯类栏目,南都还重点布局具特色音频栏目,满足不同“口味”的用户。
例如话题类栏目《三点表达式》,三个立体观点,秒时长,为用户带来麻辣的谈资;娱乐类栏目《娱乐响当当》,收录南都采访明星同期声,同时不定期邀请一线明星代班主播,带用户用耳朵追星;体育类节目《夸夸体谈》即将上线,最新的体育资讯,最有趣的麻辣体坛点评这里都有。
“第二打造主播IP,强化主播人设,增强用户忠诚度。”伍静妍表示,传统形式的新闻注重客观和去人格化,而音频新闻则要考虑主播IP的打造。以往用户选择新闻内容,会认准某个媒体。而音频新闻,用户则会选择主播。所以在音频新闻的生产上,主流媒体应重点考虑打造来自采编一线的主播IP,在内容里融入主播的人设,在音频新闻里加入点评和互动,强化主播人设,主播播新闻的风格可以是和用户在聊天一样。
目前,南都音频的主播有男生版的“南南”,来自两位大男孩记者王靖豪和编辑尹佳林,而温暖可爱的女声“嘟嘟”来自一线女记者贺蓓和张沛,这些真实而鲜活的声音都来自于南都的年轻力量,展现的是南都的“年轻态”。
“第三,在音频新闻的生产上,注重打造适合音频场景下的文本。”伍静妍认为,做好适合音频场景下的文本需要从表达和叙事形式上进行改变。一方面,在表达上,要避免生硬的书面语,把新闻转化为口语化的文本。另一方面,在叙事的逻辑上,尽量是线性的,像讲故事一样连贯。因为音频的播放是连续的、线性的,它不像阅读文字时,可随时停下来思考,随时翻看前面内容,也不会费太多时间。
“第四,在音频的生产上还要考虑时长不宜太长,太长会影响完播率。”伍静妍告诉《传媒茶话会》,有统计数据显示,用户可接受音频节目时长的极限是3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音频节目是30分钟,意味着已经很少的人可以完整听完全部内容。因此,伍静妍建议一般单条快讯类的音频新闻,控制在1分钟左右。
崔博告诉《传媒茶话会》:“音频产品主要是以服务性内容为主,穿插一些或重大、或软性的本地新闻题材。每期会有一个头条新闻做主打,选题会由都市快报编委会在前一天谈版时确定。”他透露,目前产品的内容设计和定位,还在不断打磨中。
崔博表示,未来在音频内容方面,都市快报还有可能向垂直化的内容领域进军,推出健康、教育类音频节目。
音频新闻生产流程是怎样的?
《传媒茶话会》了解到,一方面,南都成立了专门的音频内容团队运营,另一方面,整个音频内容生产流程也与采编团队融合打通。
“如果把音频内容生产看成是制作一道美味菜肴,那么上述部分就是确定菜单——采购原材料——处理好食材。”伍静妍《传媒茶话会》,南都的采编团队是内容生产的强大引擎,而且每个版块各有特点。音频团队和特定领域的采编团队共同讨论选题,由采编团队提供内容,再交由音频团队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更适合音频传播。
内容有了,主播就接棒了。伍静妍特意强调,主播承担着把文本转换成声音的重要任务。但主播也不是生硬地原稿照搬,而是融入自己的个人风格,为内容再次增色。“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把生的食材煮熟。”
伍静妍表示,主播录制好的原始音频稿后,还需要经过音频团队的精心编辑润色。这一步相当于把煮熟的菜肴精心调味、上碟、摆盘。
不同于南都专门成立音频内容运营团队,都市快报选择将音频内容交给新媒体团队制作,但也因地制宜地给予了支持。
《传媒茶话会》了解到,都市快报新媒体部在年专门招聘了一名播音专业出身、又对新媒体很有兴趣的编辑,并依托都市快报新媒体本身的专业优势,对其进行了新媒体方向的培训。目前音频产品就是由这位新媒体编辑负责。
“但她也是在整个都市快报新媒体的内容池中找选题、策划、编辑每天的音频内容。”崔博表示,一般下午四五点会确定大致选题,撰写文案,晚上七八点录音编辑,再根据报社内容生产流程,适当补充内容或调整方向,九十点在天猫平台上传审核,第二天零点内容正式上线。
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
版权声明?版权和免责说明:本公号每篇转载文章都将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所有者在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表示中立,不能保证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来源:传媒茶话会(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