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乐于发掘后浪的诗坛一代宗师
文人相轻。这是通病。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格局小、胸襟狭窄、功利心过强、容不下他人尤其是新人后浪的一般文人。
但是,大师级文人却恰恰相反。
越是德高望重的文坛巨擘前辈,往往越是乐于提携后生。
比如,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先生作为诗坛一代文宗,以其博大的胸襟、雄阔的气度,发掘过不少后起之秀。
因为余光中先生居住在宝岛,所以,他发掘的后浪主要在中国台湾省。
但大陆也有。
比如,诗人李者也。
余光中:当之无愧的诗坛一代文宗
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
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年至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尤其是《乡愁》,是余光中爱国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乡愁
文/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欧阳修、三苏和曾巩
为何余光中具有一般文人不具有的发掘后浪的胸怀雅量?
一方面因为他乐于作伯乐,深知“江山代有才人出”,气度非凡,能够容人;
另一方面,因为他文史知识博大,以历史上的佳话为参照物。
历史上,前辈宗师发掘后起之秀的文坛佳话,如“欧阳修与苏子瞻”。
欧阳修是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景德四年(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年)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苏子瞻是谁?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祖籍河北栾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余光中:欧阳修的容人之量
“唐宋八大家”之中,唐朝2人(韩愈、柳宗元),宋朝6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宋朝的6位,都与欧阳修有关。
欧阳修除了自己之外,赏识及发掘了另外4位(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可见,欧阳修的胸怀多么宽广、多么爱才,是一位真正的伯乐。
《宋史.欧阳修传》说:“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译成白话就是:欧阳修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
宋仁宗庆历元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给文坛名人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政见。
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后,他在给曾巩的回信中对曾巩赏识不已。
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悉心教导,把他当成最堪造就的学生。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后来能够名扬天下,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
宋仁宗嘉祐元年,四十八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激赏苏洵。
由于欧阳修的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坛佳话。
嘉祐二年,欧阳修担任这一年礼部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发现其中一篇文章特别精彩。欧阳修读后,眼睛一亮,觉得无论文采还是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
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令他击节赞叹的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
后来,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的文才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见《与梅圣俞四十六通》)。
看到后生才华盖世,已经贵为一代文宗的欧阳修不是害怕、打压,而是竟然兴奋得犹如孩童一般,大加赞赏,反过来追星,爱才之情,溢于言表。
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科考,当年共录取进士三百八十八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后来的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后来的旷世大儒,群星灿烂。
之所以一次考试就能录取这么多后来名动天下的旷世人才,与欧阳修的伯乐胸怀密不可分。
余光中饱读诗书,对这段历史典故耳熟能详。
在余光中的格局里,文坛各领风骚,应该象欧阳修一样,敢于激励后生、提携新人。
这种胸怀、格局、气度,就是余光中先生对有潜质的新人往往不吝指教的原因。
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余光中先生对李者也曾经亲笔题字寄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后生可畏”。
余光中堪称“欧阳修”,李者也能否配称“三苏和曾巩”呢?
毫无疑问,余光中的文学成就,堪称“欧阳修”。
那么,问题在于:余光中慧眼有加的文坛后浪、诗人李者也,是否配称“三苏和曾巩”呢?
据公开的资料来看,李者也的成就如下:
李者也,原名李华振,豪放派诗人、爱国主义诗人、山水诗人,“古诗复兴运动”致力者、“百场诗词公益讲座”主讲人。
曾受到文坛巨擘余光中先生、余光中先生、流沙河先生、二月河先生、鲍尔吉·原野先生、爱国名流何君尧等先生亲笔题字寄语。
全国仅有的版权费能够7位数的几位诗人之一。
多次登上“头条新闻”,而且是热点榜。
被读者称为“当代诗仙”。
被业界称为“当代小李杜”之中的那个“李”。
主要作品有40部诗集,已被广泛知晓、引用、转载。包括:
★《匹夫爱国》三部曲3本,包括《铁血志:一个匹夫的阅兵令》《与子同:一个匹夫的报国书》《山河戍:一个匹夫的江山诀》。
★《离尘:佛系人生》三部曲3本,包括《离尘:佛系人生的诗意指南》《一壶山水:山水派诗茶之道》《一蓑烟雨:山水之间诗意垂钓必读》。
★《饕餮山水》三部曲3本,包括《饕餮山水:舌尖上的山水诗》《醍醐之湖:国内湖光之旅的诗意指引》《奇哉怪也:诗词版奇景之旅》。
★《浮世蜉》隐居三部曲3本,包括《浮世蜉:当代隐修诗意指南》《云山洗凡:吾以诗意濯红》《归去来兮:职场解压千金方》。
★《渔樵耕读》三部曲3本,包括《不亦快哉:当代的古典化诗意人生指引》《渔樵耕读:当代渔樵耕读的诗意手册》《诗景之经:山水可读不可》。
★《青山入籍》三部曲3本,包括《青衫的青山:向青春那些年穷游而致意的诗》《青山入籍:当代人生减压诗意指南》《云之诗:美到令人心醉的当代写云古意诗词》。
★《山水长卷》三部曲3本,包括《山水谪仙:当代山水谪仙之作》《山水长卷:山水旅行者的诗意标配》《月,读:李太白的月光,照进李者也的诗章》。
★《指麓为画》三部曲3本,包括《指麓为画:诗词与山水的当代邂逅》,《飞花令:花海诗旅索引》《诗意诗艺诗裔》。
★《四季四重奏》4本,包括《春与春魅:诗意踏春,开年开门书》《夏与夏逸:避暑诗之经》《秋与秋色:秋日山河之旅的诗意指引》《冬与冬景:风光不冬眠,诗意可御寒》。
★诗酒二重奏2本,包括《将进酒:诗酒快意人生》《浅醉的山水:当代版《醉翁游记》》。
★《《孕孧孥孠书:0—10岁育儿诗意指南》1本,被称为“首部育儿诗意指南”。
★《耋耄耈耆》1本,被称为“退休诗意生活标配书”。
★《人生兦味》1本,被称为“人生百味百诗集”。
★《时光终归沧桑》1本,首部科幻古诗集,被称为“时光旅行者的诸世纪诗集”。
★《邂逅:致青春》1本,被称为“致青春脱单诗意寻爱指南”。
★《婚嫁姻婣:唯美婚礼必读诗意指南》1本,被称为“唯美婚礼的诗意指南”。
★《天生我材:职场励志诗集》1本,被称为“励职诗”集大成者。
★《不励志,难成器》1本,高考励志诗集,被称为“高考三驾马车之一”(三驾马车:天赋、勤奋、励志)。
★《向水而居:吾欲化作淼沝水》1本,被称为“当代风与水的诗之鉴”。
★《青天:人间正道诗沧桑》1本,被称为“一位当代监察御史的警世诗集”。
★《诗裔山河录》1本,被称为“首部全舆图山河诗集”。
尤其是关于爱国主义的《匹夫爱国三部曲》系列丛书(《铁血志:一个匹夫的阅兵令》《山河戍:一个匹夫的江山诀》《与子同:一个匹夫的报国书》),其中的名言名句从最基层到中央最高机构,被频繁引用。
李者也:从文青到千万级大咖名家诗人的20多年奋斗路
从能够查到的公开资料看,如今40多岁的李者也用了20多年时间,厚积薄发,一步步扎扎实实,从文青到千万级大咖名家诗人。
一切交给时间去评判
李白一开始被称为“谪仙”“酒中仙”,并不是被称为“诗仙”。
历史上的“诗仙”“谪仙”,最早并非专指李白,而是另有其人。
即便是“谪仙”称号,最早也是西汉的东方朔,曾被称为“谪仙”。
唐朝被冠以“诗仙”的是谁?
唐朝诗人姚合曾称贾岛是“诗仙”;
唐朝诗人郑谷曾称裴晤是“诗仙”;
唐朝宰相牛僧孺曾称刘禹锡、白居易都是“诗仙”;
到了宋朝,“诗仙”才固定为李白。
宋朝文学家徐积,在《李太白杂言》中评论“……至于开元年间,忽生李诗仙……”。
自此,李白“诗仙”的称号才开始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总之,一切都要交给才华、交给作品、交给时间、交给历史去评判。
编后语:“1/2李杜”“1/3李白”
唐朝诗歌有“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今天,假如也能够诞生“当代小小李杜”或者“李杜三世”的话(仅仅是假如,不代表一定能),笔者认为,论影响力、作品质量、作品数量、气质风度、行文风格,李者也应该可以称为“当代李杜”之中的那个“李”。
当然,此处笔者并非贬损其他当代古诗诗人不如李者也,而是说,既然历史上的“大李杜”“小李杜”都必须既有才华、又必须姓李、姓杜,那么“当代李杜”也就应当也姓李、姓杜。
陶渊明,今天公认的一等诗人。
不过,这是铁粉的观点。
在李者也本人看来,他在其“百场诗词讲座”里,自己认为即便能与李杜、李白发生联系,也只能是算是“1/2李杜”“1/3李白”。
李者也先生自认为水平只及前贤先辈的1/2、/1/3。
但是,铁粉们认为,在陶渊明同时代的诗歌学者钟嵘《诗品》里,仅仅归入“中品”之流,别说第一流,连上流都算不上。
在另一个陶渊明同时代的大学者刘勰的《文心雕龙》里,根本就不屑于提到陶渊明,对陶渊明只字未提,视为空气。
杜甫,今天公认的诗圣。
但是,在唐朝文人的唐诗选集《河岳英灵集》里,有李白的诗歌,却连杜甫的一首诗都没收录。
直接视杜甫为无物。
所以,一切都是或许。
李者也或许能成为“当代小小李杜”“李杜三世”,或许最终成不了。
一切都要交给时间、交给才华、交给作品、交给历史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