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温庭筠,是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开始的。少年念书游学,多次遇到如此情境,对这句诗感慨颇多,那是一种凄凉孤寂又无奈的情怀。于是便开始认真地去了解作者,温庭筠,这位名动天下的晚唐诗人,颠沛流离,屡试不第的几乎未如意过的一生。也了解了他作为花间鼻祖那些唯美而细腻的诗文。
温庭筠一、写最美的诗
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温庭筠诗文细腻含情,细品至情深处莫不感慨万分,甚至怆然而涕下。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温庭筠那些至美至情的作品。
1、《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秋思这首诗展现温庭筠诗歌的意境美,温庭筠一生写过六首格律相近的《更漏子》,皆为上品,有人喜欢柳丝长,也有人喜欢星斗稀,但是笔者以为这首玉炉香乃当中最美的一首,至于缘由,可能是笔者喜欢秋雨,而秋雨更能体现出情真意切,品之如有声。上阙写景亦是写静,玉炉中焚着熏香,红烛默默地垂泪,光影从一侧照着秋天的画堂,妆容已残,可能是刚哭过一番,夜深无法安睡,不知是不是仅是因为衾薄枕凉。下阙写心更写动,三更时分,屋外还在下雨,雨声打在梧桐上,似乎像离情一般倾述不完,可是那一叶叶,这一声声,那个人却听不见,最后都只能落在空空的石阶上,一直到明天。残灯冷照,雨声如心声,这篇诗歌的美,主要是意境的美,秋雨凄寒,如一个女子深夜难寐时的心跳,全篇未写人的感情,却又将离别相思的绵绵孤苦的情意写尽了。最后一句,空阶,画龙点睛,代表着她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份的情感永远也得不到回应。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这首词展示了温庭筠诗歌的女性唯美,因唐宣宗爱听菩萨蛮曲,温庭筠为宰相令狐绹代写了二十多首,占花间集的一小半以上,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温庭筠写女子,可能是因为自己相貌的原因,不重神而好写形,对于女性似乎有一种仰观之态,更加上温庭筠诗风华美,加上他对于女性有一种唯美主义的赞扬,骨子里认为他所思所想的那位女子是世上最美的事物。这首诗就极为展现了温庭筠菩萨蛮诗歌的精髓,其诗颇有南朝宫体诗风格,但相较南朝温软的诗风,这篇诗歌更加唯美,属于唐诗和宋词的过渡,杂糅了南朝诗歌的风骨,乃一种宫廷曲风。容貌华丽无双,体态娇柔,属于宫词系列。
3、《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这首词展现了温庭筠诗歌的轻盈美,温庭筠写怨却不苦怨,本诗最简单的一首直抒胸臆的闺怨诗,温庭筠的诗风受到了晚唐时代社会风气奢靡的影响,其诗多为华丽唯美,弯弯绕绕,细腻多情,而缄口不言民生疾苦。相必其他作品,这首诗就简单明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旷远而有物。短短几句,写尽了闺怨之情感,其实全篇就只需要那轻轻地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便足以写尽闺怨的情怀。不写心情,只写景,借景喻情,既轻盈又情真,故美也。
4、《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这首闺怨诗展现了温诗的辞藻华美,“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足以比肩晚唐另一位名家李商隐诗歌的华美,虽然温庭筠不善于用典,但是对于景的把握,似乎更胜李商隐一筹,寥寥十四字,寓情于景,美中带怨,细腻而有声。
二、作最苦的人
人们若是只读温庭筠的诗歌,大概想不到写出如此唯美文字的人一生却苦不堪言,几乎从未有如意的时候,童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事业一生未能如愿;相貌丑陋常为人所辱;就连爱情,都自卑到不敢随心而为。
温庭筠诗歌1、童年之苦
文坛大家很多都有一个悲苦的童年,温庭筠更是为甚,年幼失怙,颠沛流离。温庭筠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年),生于太原,但是公元年,其父便去世了,温庭筠兄妹共四人便随着其母一起生活。温庭筠在家与寡母生活四年之后,得到了温父段文昌的帮助,与其子一同读书,先后迁居桂陵、淮南、荆楚、西川等地读书,寄人篱下。此一行便是12年,温庭筠23岁时,段文昌去世,温庭筠再无避难之所,只得孤身踏浪而行,辞别西川北上长安,开始了闯荡京师,参加科考的一段凄苦时光。
利州南渡童年之苦,或许并非是那种衣食不济,忍饥挨饿。对心志最为摧残的是,受人施舍、看人眼色、谨小慎微的那种寄人篱下之感。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唯唯诺诺,对于一个孩子心灵的冲击和性格的养成是有多大的伤害。所以,温庭筠的自卑,可能不仅仅是因为长相的原因,与这段经历不无干系,有大才而不敢张扬,有苦怨而不敢声张,逆来顺受,大抵如此。
2、爱情之苦
温庭筠的词,大多如看客一般,于局外写妇人之怨,未必切身之感或者真实之情。那么他真实的感情又是如何呢?
鱼玄机提及温庭筠的感情,不得不说另一个苦难的女子鱼玄机。一个是姿色倾国,才华横溢的柔情少女;一个是面容丑陋无比,年长一事无成的自卑男人。对于鱼玄机而言,她所缺失的父爱、恋人和朋友三种角色得以满足,在她孤独时无助,温庭筠的鼓励就让鱼玄机越来越依恋,这个老男人满足了她对于一个爱人的所有幻想。于是她大胆表露自己爱情,“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言语亲切,有幽怨更有期盼。
但是温庭筠一个五十多岁的残年老人,一个骨子里自卑的人,却有心而多虑,没有勇敢的接受这份感情,更没有勇敢的接受自己那颗爱着的心。最终致使鱼玄机命运多舛,可谓是害了两个人的一生。
鱼玄机3、事业之苦
温庭筠是真的有才华吗?这点毋庸置疑,他因才华与太子结交,他虽屡试不第,但是替考的作品多被录取。这一切只是因为温庭筠相貌丑陋,难登大雅之堂。一个世家子弟,科场失意,流连青楼却为族人唾弃,更让温庭筠悲苦难堪。而且他自身也不识时务,总是惹事上身,作为一个世子弟,最终却不能施展抱负。这样一直考到四十多岁,连朝廷都受不了他了,就外放他做一个九品随县尉,在经历过一段时间,有了些政绩之后,转任国子监助教的职位,可他却不顾人微言轻,想做大事,不计方法方式,大胆谏言,致使得罪了大量权臣,再度被外放方城尉,不久就抑郁而终。作为世家子弟,在科举纳士很少的唐代有很大程度都是有很光明的政治前途,温庭筠如此身份,可无论在科场和官场,他的一生都毫无建树,世家子弟的他甚至连寒门士子都不如。
过分水岭虽然有长相和性格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朝廷昏聩,没有公正的对待他,但是他似乎也没有什么怨言,有苦说不出,实为大苦也。
观温庭筠的一生,很难知道这个文坛巨匠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自卑的他把那些痛苦都藏得严严实实,他虽是在当时当世是个失败的世家子弟,但是对于整个华夏文明,对于诗词传承,却是个相当成功的大家。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评价温庭筠,写最美的诗,作最苦的人。苦涩的是故早已销灭千年,留下来的都是精魄。如饮一杯苦茶,苦涩过后,唯有芳香留存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