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咋一读《江南逢李龟年》,便觉得大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很怪异。一首七言绝句,短短四句诗(含标题)便写了好几个人:李龟年、岐王、崔九及作者自己。诗歌叙述的事件,也很普通:杜甫在岐王宅里与崔九堂前,曾与李龟年见过面,现在又与李龟年在落花时节的江南见面了。人生中与一个熟人见了几次面,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然而,在大诗人杜甫笔下,这几次见面拼凑在一起,便成了一首内蕴丰富的诗。
人与人谋面,虽是平常普通事,但只要把诗中的几个有史可载人物查一下,便发现这首诗的不同凡响了。
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是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他出身赵郡(河北)李氏,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唱完后便掩面哭泣。作为梨园弟子,又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他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他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李龟年突然昏倒,四天后又苏醒过来,最后忧郁而死。
岐王李范,是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好学爱才,精通音律。崔九,名涤,是唐代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与李龟年一样,也是唐玄宗宠爱的近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唐代开元年间两个文艺名流汇聚的地方。可以相见,因为文艺,因为音律,诗人杜甫与李龟年在这两个地方相见的场景。
《江南逢李龟年》写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年),也就是这一年,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去世了。换句话说,这首极具情韵的诗作,是杜甫人生最后的时光创作的。杜甫逝世于大历五年(年)冬,享年五十九岁。而《江南逢李龟年》是在这年的暮春时节创作的。阔别四十年,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动荡,杜甫与李龟年在江南长沙相逢了。此时二人境遇相似,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相同的境遇,凄凉的晚年生活,让诗人在重逢李龟年时,想起了自己年青时代与李龟年相识的“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江南的风景虽然秀美,但也是落花时节了。花落时节的江南,颠沛流离的两个白发人重逢,蕴含了个人的落魄与潦倒,见证了国家的昔盛与今衰。短短的四句诗,有多少个人荣辱与国家兴衰啊?杜甫真不愧于“诗史”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