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80后青海妹子,赵洁说普通话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什么,但当她用地道的青海话喧开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便在外十几年,她身上青海姑娘特有的开朗、大方,让远在几千里外的采访,倍感温暖。
或许都是媒体人,还没有见面就有种亲切感,用她的话说:“青海没有忘记我们,就像我们虽然在外面发展,但心里总是牵挂着家乡。”
无论任何时候给自己定位本科在长沙学英语,研究生在兰州大学学新闻,最后工作又选择在杭州。对于赵洁来说,背起行囊,从走出省门的那一刻起,一切都要靠自己。
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这一点,通过几天接触下来,就能从她超高的情商中感受到:既不失青海人的热情和淳朴,又饱含激情,机智理性。
赵洁总说,相对于千千万万在外奋斗的青海人,自己算不上是优秀典型,没有特别坎坷的经历,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只是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小梦想。
但这样的她,不就是走南闯北青海人最好的缩影之一吗?踏实、勤奋、务实,在祖国的人才小高地,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省级媒体的首席编辑,掌握最前沿的资讯,每天感受着祖国经济动脉跳动的韵律。
时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稳坐“浙江在线”编辑第一把交椅的她,对于过往艰苦的求学经历一语带过,“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就会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哪儿还有空迷茫呢。”刚过不惑之年的她,已经和一起拼搏多年的先生在杭州成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年研究生毕业后,赵洁和很多怀揣着在大都市发展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去了上海那座国际大都市,从最基层的传媒工作做起,先后在两家单位积累了不少经验。
“那时候我和先生都想留在上海发展,也曾想着在上海定居。可是工作没多久,先生就接到杭州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邀请,综合考虑后,我们决定一起到杭州发展。”赵洁说,现在回过头看,比起上海,杭州更宜居、宜业,两个人一起努力买房,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平凡但却安心。
新闻专业出身的她,无论走到哪里,都想做职业媒体人。到了杭州后,个人能力超强的赵洁很快就成了《都市快报》的记者,主跑政法口。因为是同行,在聊起业务话题的时候,总有很多共鸣之处。但是,在这个人口近千万的城市跑新闻,绝非易事。
“既然选择了做媒体,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完成好每一件工作。”在《都市快报》工作的6年时间里,赵洁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体现在稿件和日常工作中。
翻开她之前发表过的作品,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用良知感受城市的冷暖,捕捉每个心灵发出的声响。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用心写出好看、耐读的新闻作品。
在人才济济的地方发展,每个人都要有两把刷子。在赵洁看来,这两把刷子就是自我核心竞争力。在跑政法新闻的那些年,赵洁用青海人特有的温情,写出了不少好稿件,还跟很多采访对象成为了朋友。
“读者对你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财富。”在《都市快报》担任全媒体记者、政法记者的那些年,赵洁和很多人成为要好的朋友,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找到她,她也会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青海人的韧劲是最大的收获出门在外,什么都要靠自己,青海人特有的韧劲给了赵洁很多动力。
“父母经常说他们那个年代,条件不如现在好,但人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今的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努力了会收获更多。所以,我现在也经常教女儿一些青海话,告诉她很多青海故事。她虽然生活在杭州,但一定要知道妈妈的故乡有多美。”有了孩子后,赵洁把父母接到杭州一起生活,家里经常会做青海的美味佳肴,面片、拉面、韭盒……每一种美食的记忆,赵洁都想传给孩子。
“你还别说,她不在青海生活,但能听懂青海话,和她的姥姥、姥爷交流起来毫不费力。”女儿对青海方言天生的灵敏,让赵洁很欣慰,而她身上青海姑娘大方开朗的性格,女儿也随了许多。
“每年都有网络媒体青海行的活动,我经常给参加活动的同事说,到青海一定不能错过的美景和美食。”身处内地,赵洁的心始终没离开自己的家乡。
“好好工作,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在赵洁看来,青海人缺氧不缺精神,在更大的舞台要跳出更美的舞蹈。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精通英语和日语的赵洁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努力。凭借着优秀的业务能力,赵洁的网络新闻作品《捅了四刀叫嚣我要强奸你——无良老板疑用江湖人士恶对讨薪女员工》获年度杭州新闻一等奖;《清晨摸到衣柜里有人70岁大妈很镇定》获年度杭州新闻二等奖;新闻作品《西湖音乐节专题》获年度杭州新闻三等奖。
而她作为主创的集体作品《杭州7·5公交爆燃致30人受伤》也获得了年度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二等奖;《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jj/1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