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座桥,十首古诗词,桥美诗美意境美,美得

甘露聚糖肽价格 http://m.39.net/pf/a_5231260.html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大自然是何等神奇,巧妙搭配出世间最和谐、最美妙的画面,这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了如诗如画的迷人风光。桥,本是人工建筑,因为有了诗人的吟咏,便多了一种色彩,平添一抹神韵,获得了神奇的生命力。桥因诗而美,诗以桥而存,穿梭在历史时空中的文人墨客,正如那能工巧匠一般,用那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座又一座古老的桥梁,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诗词。红桥、午桥、洛桥、断桥、灞桥……一幅幅精妙的画面在诗人的笔下流过,在我们眼前闪过,美得令人心旌摇荡。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二十四桥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本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古扬州著名景点。诗中诗人以一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展示了扬州的繁华景象,透露了风流才子们对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给世人留下一个美妙绝伦的画面,领人神往不已。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午桥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曾经是如何豪气干云,而今天已经饱尝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3.泰娘桥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秋娘渡和泰娘桥,两个以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作者偏偏挑出这两个地名,这里透露出他触景生情,急欲思归和闺中人团聚,漂泊思归,偏偏又逢上恼人的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并连用两个“又”字。表示出他对这“不解人意”的风雨的恼意。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鸾桥

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唐 韩偓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桥以鸾为名,有深意存焉。这里暗用了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一只鸾鸟(神话中凤凰一类的鸟)被捉,因为失偶尔三年不鸣,后于镜中自顾身影,哀鸣而死。鸾凤和鸣,后遂成为男女约会的典故。这里,男女“同在鸾桥上”,一个“同”字,便表达出相亲相爱之情,相依相偎之态。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与这样一位美慧可人的女子相会,不能不让人永远怀念,而留下甜蜜的回忆。这与下面追忆往事时的伤感,形成了有力的反衬。

往年同在鸾桥上

5.垂虹桥

过垂虹

宋 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此诗中题目《过垂虹》是实写桥,末句“十四桥”是虚写桥。垂虹,吴江县一座著名的桥。十四桥,指沿途经过的众多石桥。末句说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诗的前两句是抒写春风得意之情,后两句一方面勾勒环境,补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托了无尽的情思,给人以景外的回味。船是在乐曲中前行,等一曲终了,居然已“过尽了”“松陵路”,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惬意的欢乐中,在艺术的陶醉中,全身心地投入,两岸的一切都视而不见,物我两忘,当乐曲奏完,方才回到现实的状况。而“回首烟波十四桥”,浑写一句,又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刻无数的心理感慨,称得上神来之笔。

回首烟波十四桥

6.红桥

浣溪沙红桥

清 王士祯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作者任扬州推官时,曾与友人修禊红桥,经常泛舟载酒于桥下。此词除欣赏红桥美景外,还寄托怀古伤今之情。词中怀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笔感人。

绿杨城郭是扬州

7.洛桥

上洛桥

唐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激发了人们对现实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jj/16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