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江南都市报 >> 江南都市报内容 >> 前沿

前沿

敢浴火方能获重生——中国报业新媒体融合发展述评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中国报人似乎难现丰收的喜悦,因为回旋于耳的断崖式下跌救亡图存浴火重生之音,使报人依然在四面楚歌中摇曳着不知能否到达目的地的航向,寻找着图存图兴的方略,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不放过。于是,各种媒体融合发展、融合论坛、融合联盟风起云涌、高招迭出,都在为媒体发展探索生存之道。   素有黄海明珠之称的青岛,9月中旬迎来了首届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报业新媒体发展大会,新媒体·新融合·新突破的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的多位主要负责人和专家,行色匆匆中各抒己见,巅峰对决。

做精“内容”更要抢占“渠道”

  政治家办报、党管媒体是我们的基本遵循。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核心价值观是传媒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般内容已经不再稀缺甚至已经泛滥,但可读性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读者或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优质内容依然稀少,仍然是人们追逐的对象。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所有媒体的核心都是生产有价值的内容。环球网总编辑朱研说,要学习互联网的粉丝经济,加强互动,做精、做细优质内容是最好的出路。

  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国际互联网与新媒体著名专家祝效国指出,要死守住信息发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一新闻生命线,以内容为王,同时拥抱高科技,增加用户互动,扩大受众范围,才能更好地推广我们的理念。

  盛极一时的柯达破产案例说明,用户真正留恋的不是胶卷,而是拍到好照片。如今人们乐于怀抱手机、iPad,不是真正喜欢这些载体,而是它能带来快捷、丰富的内容和体验,所以我们不能过分留恋纸,也不要一味排斥屏。就像纸的发明,必然要淘汰竹简一样,随着科技的发展,报纸这种主流传播载体必定要让位于更先进的声、光、屏等高效节能载体。

  突出彰显党报底色,积极推进党报平台一体化建设,人民日报社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党报融合发展树起了典范。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致辞中讲道。人民日报已经由一份报纸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媒体方阵,实现了用户全方位覆盖、传播全天候延伸和服务多领域拓展,目前用户已扩展到3亿,拥有29种社属报刊、44家网站、个微博机构账号、个   优质的内容,只有抢占了大众、快捷的渠道,才能体现时代价值。因此,传媒融合过程就是搭建多路径、多层次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将内容和体验、个性交互传递给受众,方能赢得受众,产生受众经济。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蔡小伟,总结福建报业集团发展经验时感慨地说:发挥地域优势,努力把优质内容和优质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最大传播效应。

  抢占渠道建设,各大报业集团都做了积极努力。如今两微一端基本成标配。这次会上,蔡小伟介绍了海都公众U我的公众平台建设历程。青岛日报社社长、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蔡晓滨介绍青岛新闻网、掌上青岛客户端的成长足迹,备受   拓展渠道,各显神通;开门办报,搭建平台。试水电商,线上线下抢占市场。报商结盟,战略投资社会项目。融资融券,筹措海内外上市等等,中国报业在扩展路径中迎来新机遇。

创新媒体机制真正共享大数据

  美国流行一名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数据是一种最科学的度量工具,云计算、互联网将带来可信可用的数据挑战。难怪旅美学者涂子沛所著的《大数据》,讲述了美国数据革命使其走上霸主地位的缘由,曾入选《亚洲周刊》十大好书榜。

  面对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应用为我国转型中的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环境。报业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新闻采编机制,建立全媒体生产流程架构,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机制。

  中央厨房这个名词报人并不陌生。几年前,许多报纸都采取这种统一采编、分类制作发布模式,大幅缩短新闻生产流程。年11月,厦门日报社融媒体中控平台启用,称作中央厨房式超级编辑部。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林水圳强调:它不仅仅是个物理的架构,真正的机制在于人员和制度的融通。内部流程基本是,所有的记者采访编制后的稿子第一时间给新媒体,整个发稿程序是滚动式。新媒体已经在播报了,接着可能就是网站,然后是深度专题,最后再是纸媒。当然薪酬制度、稿酬制度也紧随其后。

  机制创新是个化学反应过程,如果只是物理调和,无疑产生不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在正和岛总裁助理孙梓豪看来,许多报业创办的自媒体和新媒体只是传统媒体的升级版,这种转型只不过是隔靴挠痒,应付一时。真正做到创新媒体机制,再造新闻采编流程,需要对既有体制机制和模式进行彻底改造,实现存量改革,不仅仅是在增量上小步运作。包括如何让战术性的运作模式常态化,如何建立统管全局的考核体系来激励生产融合新闻,如何平衡新旧媒体的利益诉求等,只有理顺整体架构,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深度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必然倒逼机制创新。国家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除确保信息安全外,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大数据的普及将为传媒业带来史无前例的革命性变革。

  强调内容为王,不能自认是王,王者风范的评定权不是媒体人,而是广大用户,只有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等技术来感知和把握,才最为真切。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建议,传统主流媒体必须放弃大概、也许、有可能的粗犷思维,依托具体数据,及早感知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兴市场先机,否则,没有立足之地。

  有多年美国从业经验的祝效国坦言,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高科技企业。《华尔街日报》拥有多人的大数据挖掘团队,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增值业务,善于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科学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规律和联系,形成数据分析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很多投资公司购买他们的分析报告,成了该报一大利润增长点。亚马逊通过对用户群以及购买痕迹的大数据分析,获知用户的购买需求和规律,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推送产品,做到个性化服务。这些大数据都是实时、真实的数据,不是传统的问卷调查,更不是抽样样本,有效提升了数据的贴近性和实用性。

  搭建媒体云平台,真正共享大数据,不仅能实现企业内部的协同作战,还能实时收集用户信息,精准把握用户所需,及时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真正黏住用户。《纽约时报》在做大数据分析增值服务的同时,顺应互联网传播规律,推出多媒体长篇报道《雪崩》,在亚马逊Kindle书店、苹果iBook和巴诺书店   互联网已经打破时空界限,将世界变为地球村,但知识产权保护并没有法外之地。

  早在去年6月,中国报业协会同中国互联网协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中国网络安全与媒体责任公益活动,会议发出《中国报业维护版权倡议书》,得到64家报业集团、相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签名响应,并且成立了中国传媒版权保护联盟。此举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支持,传统媒体版权保护这个老话题,迎来新一轮曙光。一年多来的实践告诉人们,版权保护: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此次青岛会议发布《-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解读该报告时强调,网络侵权现象日益突出,传统媒体花了很多精力做内容,最终却发现是为新媒体做了嫁衣。他告诫人们,再不能把自己煞费苦心所做的内容无偿、低价转给竞争对手。

  无价或廉价转移自己的劳动成果,并非传统媒体低智商低情商。重要原因之一是维护版权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侵权付出的代价,故而在目前一些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传统媒体面对侵权、盗版事件都很无奈。今日头条屡陷版权风波,却次次有惊无险就是例证。长此以往,传统媒体版权屡屡被盗司空见惯,产生了版权被盗痹疲症。

  盗版现象在欧美却难有立足之地。刚从美国考察归来的环球网总编辑朱研谈了自己的感受:美国没有门户网站的概念,雅虎也是和美联社、路透社合作,它所有的内容是以版权付费或者商务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门户网站是一个庞大的内容供应商,无偿转载了大量的媒体内容,其实这就是侵权行为。祝效国也提到,在美国,不是原创的内容,不是经过别人授权的内容,是不能借用的,甚至是教学课堂上的案例也要先付费。搜狐、腾讯这样靠摘编的网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可见,美国对内容和版权的保护已成为一种习惯,更是获法律强劲支持。

  放任版权保护,就是漠视劳动成果,必然导致不劳而获或少劳而获的现象,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国家剑网行动自年启动以来,对网络侵权盗版行为进行了打击和治理,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保护版权,从我做起。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亟需每一个新媒体从业人员、原创内容的生产者共同树立版权保护意识,呼吁和支持立法和监管机构完善法规,有效提升执法监管力度。

  做实版权保护要强调堵,也要重视疏,在合作中寻找共赢。环球网与多家门户网站和新闻APP有业务合作,客户包含了五大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和一些都市报,版权收入突破千万。环球网自年上线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版权收入。

  中国报协旗下的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与新华社、国家图书馆等长期合作,将50多家行业报数据进行三方共享,较好地解决了版权问题。

最根本的是实现人的融合

  人才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解决了人的问题,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取得纲举目张的作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新闻信息采集的硬实力和对社会活动组织策划的软实力。在高效率脑力劳动密集投入的传媒业,这两力最主要的是人才。媒体融合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人的融合。

  为此,浙报集团组织了大规模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的全员培训,出台《互联网技术人才管理办法》,打破机关化论资、粗放、松散的管理模式,使青年才俊有用武之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与优秀互联网公司同台竞争。目前浙报集团新媒体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人,其中互联网技术研发人员近人。浙江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燕介绍,人才引得活水来,在传统报业广告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年浙报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66亿元,净利润6.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和24%,其中来自互联网业务的营收占40%,利润超过50%。

  人的融合不是仅体现在人与人的相通、相融,还应体现在内部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最大程度契合,打破现有人事干部制度中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摸索适合本媒体发展的管理机制,靠制度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一位哲人说过,或许我们改造不了社会,但可以改造自我。媒体深度融合进入攻坚区,实现人的融合必须学会改造自我,努力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技术技能等与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相匹配,同时要磨炼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和职业担当。

  人的融合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交融。最高境界是实现天人合一。就拿记者这一职业来说,也许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才是传媒融合时代的合格记者。

包容失误:在试错中探索成功

  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线路图和时间表已经绘出,冲锋号早已吹响。然而媒体的现状千差万别注定没有统一的道路可走,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着石头过河。为此,包容过失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方法。

  时下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生长,报社大都开设了自己的两微一端、   报业集团办新媒体最大的困惑是缺乏资金、人才支持,因为新媒体是一项既烧钱又需要高技术人才的新型竞争行业。新媒体日常运营中,内容仍是短板。不论新媒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新颖,使用的科技手段如何先进,仍以传媒载体的形式存在,传统媒体还是它最厚实的内容供给源。不论是门户网站还是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新媒也艰难,相持好谋生。这是一位老报人试错之后的感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副巡视员赵旭雯谈到:我认为,这几年是中国报业历史上最有奋斗精神的一段时期。新型报业还处于生长期,距离茁壮的成长和成熟的收获还要经受风雨旱涝和漫长的劳作季节。特别是,中国报业的新媒体发展之路没有可供吸收的先进经验,虽然一些发展项目在某些产品类型上取得了突破,但总体上并没形成支撑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化盈利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改革越深入探索的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要求媒体人必须具备远见卓识的战略目光:一是作为领导班子、带头人,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与勇气,在试错中探索成功;二是作为媒体人及社会舆论,要给媒体创新发展宽松的环境,允许犯错,包容失误,像敬仰英雄一样鼓励和尊重他们,渴望在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中找到最佳途径。

再造新型中国报业我们永远在路上

  报是多词性字。远古时期,报,意为告知、传达。起初大臣向皇上上奏,就叫报,民间用结绳记事传送、记录信息,有了竹简和文字,就把字刻在竹板上,发明了纸,把字写在纸上,传递新鲜事,就叫报纸,一直延续至今。报业广义讲就是报道行业以及传播相关产业,并不是狭义上的报纸行业。我们认为,中国报业作为一种传媒产业,报将永存,作为传统载体的纸仍在发展变迁,趋向多元。

  传统报纸正在经历加速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年,各地曾经辉煌一时的报纸休刊成风,如《新闻晚报》《竞报》《杂文报》等。年上半年报纸广告下降32%。但据中国报协的统计显示,年9月,传统报纸在家新闻网站、门户网站被转载的稿件数量达万篇,   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批最先推出融合的新型报业正在顽强地生长,它们打破了传统报业的产品形态和传播体系,培育出全媒体形态的媒体矩阵,黏合了众多真诚的纸媒用户,为报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的步伐。人民日报社媒体方阵、上海报业集团、浙报传媒、南阳日报传媒等一大批先行者,为传媒行业融合发展树起了榜样,新型中国报业的旗帜已经迎风飘扬。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我们永远在路上。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强调,要创新媒体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要转变媒体发展理念与思维,重构媒体商业模式;要整合平台与渠道,优化组织与机构组成,这一切任道重远,需要创新的勇气和责任担当。

  新型中国报业是啥样,人们都在探索、都在奋斗、都在期待。最基本的应当是以报纸为基础,以报业和具备传播外延性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新型中国报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个个高科技企业集团;二是不断创新发展新兴传播载体,努力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在今年10月访美期间,针对中国未来还行不行的提问,用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来表达中国人民对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当前,中国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同样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报业面临生存挑战,加快建设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报业集团,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样需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胆识与坚守,才能重振中国报业辉煌。

  新型中国报业是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永远在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nr/11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