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岛上建家园浪花深处戍边人
广州军区某海防团外伶仃2连官兵在“家”字石刻旁执勤。沙军?摄
“牢记使命、苦练本领、艰苦奋斗、积极练兵,我们是南海长城,我们是伶仃哨兵……”一首连歌,唱出了广州军区某海防团外伶仃2连官兵的共同心声——守卫祖国海疆。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外伶仃岛,这个面积4.23平方公里的海岛,北邻香港、西望澳门,处于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岛上自然条件艰苦,守岛的日子枯燥而漫长。但一代又一代官兵在快乐中坚守、奉献,他们说——“2连就是家,海岛就是家”。
近日,南方随“南粤海疆行”国防教育采访团登上外伶仃岛,采访了驻守在这里的海防营二连官兵爱岛、建岛、守岛的故事。
官兵站岗图入选小学课本
今年是杨勇驻守外伶仃岛的第七个年头,他已从1名“90后”新兵成长为2班班长,依照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计划,明年要努力争取选上三期士官,继续留在连队。杨勇对连队的了解和其他官兵一样,也是从一块石头开始的。
一号观察哨旁边的礁石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家”字。夕阳西下,晚霞映衬在哨兵身上,构成了1幅优美的画卷。值得一提的是,连队官兵在“家”字石刻旁执勤的图片,被选入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本。
这些年,岛上的兵士换了1茬又一茬,但他们都习惯把上岗叫做“回家”。“这个‘家’字寓意深入,第一层寓意是寄望全岛官兵以岛为家、以连为家,艰苦创业;第二层寓意是欢迎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2连连长王建良介绍,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湖南籍老兵、连队8班长游正宇利用业余时间,在退伍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凿出来这块石头。刚参军的新兵都要被拉到这块礁石边,上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这在2连已成为传统。
“在香港,只要面向外伶仃岛这个方向,用高倍望远镜都可以看到这个‘家’字。”顺着连长手指的方向望去,香港长洲岛与岗哨隔海相望。观察哨距离长洲岛仅5.8海里,站在这里,哨兵用40倍的高倍望远镜便可以清楚地视察进出香港的西薄寮水道和进出珠江口的担杆水道。“我们实行24小时轮班制,每2小时一班,多少飞机、多少大型客轮从这里进过,有没有异常,每天都要做实时战报。”王建良说。
垒起30多平方米挡风墙
外伶仃岛总面积4.2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500米,主峰伶仃峰高321米。2连营地深处其中,可谓依山傍海。如今,三层楼高的新营房取代了低矮破旧的石墙平房,营区变得像花园一样漂亮。过去出岛难、用淡水难、吃蔬菜难等问题也陆续得到解决。
连史馆内,2连官兵们爱岛、建岛、守岛的故事和连队荣誉,通过一幅幅珍贵的资料照片传递着。在连队营房后花园里,一名拥军代表捐建的“元勋石”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上,每名在连队立过功、受过奖的官兵的名字,都刻在了石头上。
外伶仃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设防。岛上树草多、土硬、石头多,修筑工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多,特别是修洞穴常常会碰到大石,铁锹、十字镐不知道断了多少。后来,连队官兵提出了“使高山低头,要顽石让路”、“向石头要工事”等口号,打铁镐尖,打石洞爆破石头,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广泛利用石头修工事、掘短洞。
连队驻扎在外伶仃岛山顶,道路通行不便、物质缺少,条件比较艰苦。杨勇还记得他2008年刚到这里的时候,营地后花园还是一片荒芜,山下通往营部的路就是一条“筷子路”,他们所用的水,终年带着泥沙泛着黄。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官兵们自己动手,用石头垒砌成了新的营房和饭堂,并挖井取水,又从黄土石头地里抠出几块鱼塘,在乱石堆里开辟出几亩菜地。
1998年,为了抗击台风,连队官兵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从1千米外的山坡上,打运石头2000多吨,垒起了30多平方米的挡风墙。现在,连队仍坚持每天下午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副业地整治,官兵们也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岛上的生活很单调,训练之余展开一些劳动,丰富了官兵的生活,也很有意义。”杨勇坦言,还是新兵的时候,他也有过不适应,当时全连只有一部公用,更多的时候,他只能选择给家人写信。父亲病逝后,他十分伤心,很长时间沉醉在悲痛的心情中,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经过了这么些年在部队的磨练,自己变得更成熟、更坚强了。
不管走到哪都是守岛的兵
战士们每天都要进行专业训练和体能训练,光是中长跑,每天就要跑上12千米。杨勇是连队里少有的“全能炮手”,参军第一年就因表现出色当上了1炮手,后来又报考了南昌陆军学院的炮兵指挥专业。“技多不压身嘛。”他这么认为。
外伶仃岛是一个军民合驻共守的小岛。岛上居民用水困难,部队出动人力,从山顶引来清泉;岛上蔬菜供应不足,部队将自己平整出来的土地让给居民种菜;逢台风来临,部队第一时间帮助渔民安全转移船只……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驻岛官兵们总是冲在最前线。
有一年夏天,岛上遭受台风攻击,港口码头一家店铺由于地势较低而大量进水,深夜3点,店铺老板给连队打来求助,连队经请示后立即派出官兵帮助他搬运物质和排水,将损失降至最低。事后这名老板十分感慨,对官兵们说:“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最最少还要多损失五万多。太感谢我们的子弟兵了。”
一天清晨,外伶仃岛发电厂旁的植被产生大火,由于发电厂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贮存有大量油罐,火情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接到命令,要求10分钟要赶到现场。”连长王建良回想,连队官兵20人作为第一梯队,一口气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跑了两千米。“岛上很多游客和渔民1看到我们,都说解放军来了,我们感到特别自豪。”连队官兵用砍刀斧头辟出隔离带,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力扑救,成功将大火扑灭。
岛上有位老人,年老体弱,无人照料。5年来,2连官兵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着老人。岛上渔民文化程度不高,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2连派出官兵深入渔村,给渔民补习文化知识,向渔民推行普通话。岛上医疗设施简陋,缺医少药,连队每一个星期都派军医和卫生员到渔村巡诊,送医送药进渔家。
“(不管)走到哪,我们都是这岛上的兵。”在很多战士心里,到海岛来了,就要把驻地当故乡,为当地大众多办点好事。
■亲历
部队就像战士的第二个家
找到了归属感守岛就不乏味
外伶仃岛距离珠海市区26.5海里,珠海市区往岛上的班船一天只有两趟。早上8时40分,随采访团一行从香洲港码头坐船前往外伶仃岛,算上途中经停桂山岛的时间,全程耗时约一个半小时。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外伶仃岛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以石奇水美、优雅恬静的风光闻名,有着“广东十大最美海岛”的美誉,终年游人如织。外伶仃海防营二连长时间驻守在这里,除在岗哨前迎日出日落,岛上的繁华和美丽与他们仿佛没有多少关系。
驻岛生活是清贫的。虽然建了新营房,但后面就是石头山,遇上台风天,全部连都得搬到老营房去打地铺。在连队的菜地里,一排大棚也吸引了的注意,这不是一般的温室大棚,而是专业的防晒,“要防台风、防虫,最重要的是防晒,天气太热。”
面对这样的高温环境,战士们已习以为常。他们每天要在烈日下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回到宿舍,也只有1台吊扇、1床凉席和一床薄毯子。初到营地,采访团感觉到有些不适应,由于没有空调,住在连队的采访团中,有人热得一夜没睡。
让大家更加不适应的是,这里没有WIFI,3G信号也极为不稳定,一度让赶着发稿的同行有些抓狂。战士们则要淡定很多,依照部队的规定,他们只在周末领出,给家人或朋友报上平安。而更多的信息和资讯,他们是通过电脑和连队的图书室取得。
跟想象中不同,官兵们的业余生活别有滋味。除办书法、文艺作品征集和展览,每天晚餐后都是连队敲威风锣鼓、打硬气功、军体拳和歌舞练习的时间。就在前不久,部队还请人来教官兵跳热门舞曲《小苹果》。
连队的老营房也被“回收利用”,设了台球室、健身房、棋牌室。
“找到了归属感就不会觉得乏味。”战士小杰说,部队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来部队3年,他最大的收获是磨练了心性,“之前脾气特别暴,现在被磨得没脾气了,也学会了沟通。”如今他常常跟父亲打,聊人生、聊理想。
: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