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诗词的综艺节目,大家一定听说过《中国诗词大会》。
诗词大会第6季播出以来,百人团“忽高忽低”的水平,让观众们为他们捏把汗。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位,活了50岁,在青楼睡了30年,却齐名李白杜甫:可以守不住肉体,但一定要守住灵魂,他就是杜牧。
中国的历史,更像是一部写给男人的历史,书上的男人,要不从理想中获得力量,要不从女人身上获得灵感。这两种,我们都称之为风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青楼,才子,愁闷,自由。历史把这五个关键词集于杜牧一身,让他成为中国史上最有名的娼客,下流?还是风流?
01
书香味、药味
杜牧的童年,有两股味道。
第一股是书香味。
杜牧的祖父杜佑,不仅是唐代名相,主修的一部《通典》,还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的先河。父亲也因学识渊博,成为太子近臣,杜牧说自己“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篇”,绝对不是吹牛。
第二股味儿,是药味儿。
父亲杜从郁,自幼体弱多病,从杜牧记事起,他就一直在吃药,一直在试药,但还是在杜牧15岁时,与世长辞了。
父亲死时,祖父已过世5年,树倒猢狲散,庞大的杜氏很快就分了家,杜牧名下得到了三十多处房产。
可书呆子杜牧,只会读书,其他的啥也不会,坐吃山空,最后落得连立身之处都没有。
杜家虽然多的是显赫的亲戚,但却无人愿施援手。杜牧的老婢,竟有被饿死的;年轻的仆人,更是当着他们的面,抱了几件东西跑路了。
最后,杜牧不得不和母亲一起,带着年幼的弟弟,寄居在家庙里,吃野菜度日,与老鼠为伍,如此过了近十年。
直到25岁,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02
狂士识浪子
当时,崔郾担任当年科举的主考官,一时间成了众人纷纷要巴结的人。临行前,百官为他置酒送行,正喝得高兴,门口有个人,突然骑了一头肥头大耳的驴就来了。
来人名叫吴武陵,是当朝出了名的狂士,崔郾正要去为圣主选才,对这样文名在外的人,不得不做做样子。
崔郾把他请到家里,还没开始寒暄,吴武陵就拿出了一卷稿纸:
“前些天我在太学瞎逛,看见了一班学生围在一起,交口称赞一篇文章。我拿来一看,果然不同反响,你不是要去为国选才吗?我特地来跟你讨个状元!”
吴武陵莫不是来时刚吃了大蒜,怎么一开口,就这么大的口气。
崔郾拿过来,越看越冒冷汗: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文章写得好是好,但是言语太犀利,借着秦亡之事,讽刺当今圣上大兴土木,真是不知死活。
崔郾看后,只得跟吴武陵说:“状元已经有人了。”
吴武陵不死心:“那就第三名!”
崔郾答:“也有人了。”
吴武陵急了:“那第五名总行了吧!”
崔郾一脸为难,不知怎么回答好。吴武陵生气了:“算了!既然这样,你把文章还给我吧!”
崔郾这才勉强说:“行吧行吧,就按您说的办。”
这篇值得让吴武陵这个狂士软硬相逼的文章,即是杜牧的《阿房宫赋》。
回到席上,崔郾就跟嘉宾们说:“刚刚吴太学举荐了杜牧为新科进士第五名。”
大家一听脸拉得比马还长:“那可是个出了名的浪子!品行不端啊!”
崔郾无奈的说:“已经答应了,他现在就算是个杀猪的,卖酒的,也不能改了。”
第二年,杜牧就这样“考”上进士了。
03
如椽巨笔,只为妓女写诗
青楼这个词,原本只是代指那些雕饰华美的高楼,是因为杜牧,才变成了妓院的代名词。
最开始,杜牧当的弘文馆校书郎,每天就是干干校对书籍的活儿,日子清闲却无聊。
当旧交沈传师出任江西观察使,向杜牧抛来橄榄枝后,杜牧就弃了人人求之不得的京官不做,跑去给沈传师当幕僚了。
在这里,他遇到了张好好。
初遇张好好,是在沈传师的乐伎班子里。十三岁的好好,不仅出落得水出芙蓉,更是一曲莺歌,婉转动人。
杜牧和很多文人一样,以狎妓为雅事。但杜牧又和他们很不一样,自古以来,真正地把妓女当作知己来怜惜,而非当作物件来玩弄的,可能只他一人。
就在席上一群浪人,用一种调戏的眼光在好好身上一刻也挪不开时,杜牧想的却是娶她。
好好似乎对他也有意。
但就在他鼓起勇气要跟沈传师开口时,沈传师的却被朝廷调走,杜牧又随他去别处漂泊了一年,等到两年后再相见,张好好,已经被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捷足先登,纳为小妾。
多年后,杜牧在洛阳的街头,偶遇张好好。张好好已经徐娘半老,沈述师把她玩腻了,就不管死活地抛弃了。
她当街卖酒,消耗着自己最后一点姿色和从前的声名,假装听不懂那些来买酒的男人的不怀好意,笑盈盈地卖酒,苟且偷生。
一见面,张好好就笑杜牧:“怎么年纪轻轻就头发胡子都白了?”
杜牧啥也没说,只是突然哭得像个孩子,他为她写了一首长诗,但诗里,没有说出自己当年的心事。
04
一生最忆是扬州
杜牧跟着沈传师做了几年幕僚,因文名在外,当时朝中两大党争之一的牛党党首牛僧孺,看上了杜牧,拉他到扬州做了监察御史。
但他杜牧在当扬州监察御史的时候,屁事儿没干,一天到晚就是逛青楼。
有一回,当地有个大官,离退之时,在家中宴请旧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没想到杜牧突然来了,把酒都吓醒了。
唐代有禁令,官员不能在家设宴。杜牧作为监察御史,就是替皇帝监察百官的言行的,一旦被弹劾,大家乌纱帽都不保。
大伙儿正寻思着怎么摆平这件事,没想到杜牧自己主动说了:“听说你们家的乐伎班子中,有一个姿色过人,本官只要那个歌妓。”
当晚,杜牧就乐呵呵地带着歌妓走了。
扬州是个好地方,好就好在青楼歌馆多,每到夜幕降临,香楼上的佳人,就垂下自己扑鼻的香巾,熏得游人沉醉。
杜牧没有一个晚上,是在自己家歇息的。
两年后,长安来了一纸调令,要把杜牧再度调回去做京官了。临走前,牛僧孺为他设宴饯行。几杯酒下肚,牛增孺突然跟他说:“回京之后,你行为还是要检点一下,不要总是流连青楼,影响你的仕途啊。”
杜牧最开始还要狡辩:“我也没有那么荒唐,至少没给您老丢脸。”
岂知牛僧孺笑笑地拿出了一个匣子,匣子里,全都是杜牧在扬州每天去哪了,待了多久,和谁在一起的出行记录。
原来,牛僧孺每天都派了三十多个兵士化装为便衣,悄悄跟着杜牧,向牛增孺报告行踪。无论是监视还是爱护,这都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离开扬州后,老友韩绰写信问他,别来如何,天子脚下,应该大有可作为的吧?
杜牧没说,只回了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扬州啊。哪里有明月,桥水,玉人,和让人暂忘烦忧的风花雪月。
其实累世高官的杜牧何尝不知,行为放荡,对自己的升迁不利?但国事已不可为,他和牛党走得越近,就越有可能在政治斗争中牺牲。
李党已经一连撵走了三位宰相,牛党大厦将倾,甘露之变刚刚血洗长安,生逢乱世,可能青楼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所以到京城,杜牧还是一如既往的荒唐。
兵部尚书李愿,畜养的歌妓,在当时数第一。他喜欢召集洛阳名士到他家来歌舞饮宴,唯独不想叫杜牧来,因为他太荒唐了。
一次,李愿又大办宴席,杜牧悄悄让人向李愿转达了他要参加盛会的意思,李愿迫不得已答应了。
果然,杜牧三杯酒下肚,就问李愿:“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姿色第一,不知是哪个?”
李愿指了指,杜牧看了看,说:“果然名不虚传,不知可否赠予我消受?”这露骨的话一出,在座的人都尴尬得坐立不安,连歌妓都自行退场躲避。
李愿见他既然这么豁得出去,也只好笑笑答应了。
如此,杜十三荒唐无行的名声,就在京城越来越臭,最终臭到牛李两党都再也不屑拉拢他了。
05
秋娘老,山河倾
金陵城中,有一个乐伎,名叫杜秋娘,是节度使李锜府中的歌舞伎。
李锜造反兵败以后,家眷全部没为官奴。一次宴会上,秋娘唱了她自创的《金缕衣》,俘获了宪宗的芳心,宪宗不仅封她为秋妃。
正当日子过得甜美静好时,宪宗却遭宦官毒杀了,秋娘和宰相合谋报仇,不料计划败露,秋娘被削籍为民回到了金陵。
在金陵,她遇到了杜牧。
杜牧一生遇过的女子无数,世人只道他是个荒诞不经的浪子,但在秋娘面前,他那颗末世狂生,报国无门的心,才真正展露出来。
他看着曾经的国母,想起了“小太宗”宪宗皇帝在时,励精图治,大唐国顿时耳目一新,士子为之振奋。
那时候的杜牧,几乎停止了那些莺莺燕燕的情诗,他写了很多政论,为边疆战事出谋划策,世人说他雄姿英发,气势豪宕,大有提枪上马,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气概。
但这一切,都随着宪宗暴毙,宣告破灭。
杜牧,又做回了那个薄幸的杜十三。
他不再痛惜玉环误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他怀念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日子;
嘲笑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和妓女,多是露水情缘,虽然偶尔也流露过“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深情。
其实文人和妓女,何其相似。
文人一生都在求遇到圣君,把自己的才华,货与帝王家。妓女则在最好的年华里,卖弄姿色,求遇到一个有情郎,为自己赎身,相夫教子终老。
杜牧一辈子都在找各种机会,看看能不能一展抱负,但最终都找不到,不想违心地参加党争,把国家斗垮,所以只能藏身青楼。
虽然杜牧一生狎妓无数,也没有什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其实他也没那么混蛋。
他在江南做官的时候,曾看上了一个十三岁的船家女子,因为年纪尚幼,杜牧和她母亲约定,十年之后,他回到这里当官,再来迎娶。
没想到十三年后,杜牧才能回来。回来后,他没有忘记约定,只是召来母女二人时,才发现那个女子已经嫁为人妻,育有二子了。
杜牧临死前,梦见有人给他题了四个字“皎皎白驹”。醒来后,他想到,如白驹过隙的一生,可能就要到尽头了。
这时,恰好仆人来报,正在烧饭的锅突然烧裂了,一锅米,全煮成了夹生饭。
他自感大限将至,便写了一篇,可能是他这辈子写得最差的文章作墓志铭,而后烧掉自己的大部分诗稿。
荒唐了一生,他终于正经地死去了。
他就像千百年后的黛玉一样,求梦不成,求爱不得,所以选择了赤条条地归去。
传说他死后,张好好来到他坟前自尽,了却残生。生前没达成的愿望,希望他生后能达成吧。
杜牧的一生结束了,但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年。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单靠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大会》,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大会》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大会》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如果你需要,点击下方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