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如果有黄疸,但黄疸指数又没到17(或者总胆红素没到以上),很多大夫不给宝宝照射蓝光,建议宝宝回家自己退黄。一般来说,中国医生会开“茵栀黄”给宝宝退黄。如果相信这些医生开的“茵栀黄”退黄疸?宝妈,你别傻了!
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在禁忌项下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附件
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应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二、项应当包括:
1.过敏反应:潮红、皮疹、瘙痒、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喉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性损害:畏寒、寒战、发热、高热、疼痛、不适、水肿、乏力、多汗、面色苍白等。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胀气、胃不适等,有胃肠道出血个案报告。
4.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等。
5.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
6.精神及神经系绕:头晕、头痛、抽搐等。
7.用药部位:皮疹、瘙痒、静脉炎、局部麻木等。
8.其他:有溶血反应、黄疸一过性加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肾功能异常个案报告。
三、项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3.孕妇禁用。
四、项应当包括: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和溶媒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本品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用药前、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5.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6.本品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红霉素、四环素、回苏灵注射液、钙剂、酸性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尤其不能与青霉素类高敏类药物合并使用。本品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氨基比林联合应用,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K1、法莫西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时也应谨慎使用。
7.黄疸属寒湿阴黄者及虚黄引起的面目萎黄者不宜使用。
8.老人、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冠心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如确需使用,应加强监测。
9.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10.静脉滴注时,必须稀释以后使用。首次用药,宜选用小剂量,慢速滴注。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及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那么宝宝黄疸了到底该怎么办?
有两种方法能让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低下去,也就是“退黄”。第一种光照皮肤。第二种是让宝宝多排便。这里面具体医学原理就不详细说了,只说说科学的做法。
第一种科学退黄疸的做法就是让宝宝照射蓝光。这是去黄疸的最好办法,特别是病理性的黄疸。以前很多宝妈熟悉的“晒太阳去黄疸”,这个方法不推荐!因为晒太阳会导致新生儿皮肤问题,这样去黄疸得不偿失。所以国外发达国家,都不建议用这种“土法”去黄疸了。
第二种科学退黄疸的做法就是给宝宝多喂奶,同时吃点益生菌(如:妈咪爱)。这多少能促进一点宝宝排便,不过这个方法见效比较慢。
那“茵栀黄”又是什么呢?其实,茵栀黄主要是一种泻药。宝宝吃了茵栀黄,等于吃了泻药,就会拉肚子。宝宝拉肚子,不就排便多了吗?这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种去黄疸方法,茵栀黄的秘密就在于这里:泻药,让宝宝通过拉肚子的方式退黄疸。
得不偿失啊!因为黄疸倒是退了,但如果给刚出生一两天的宝宝吃泻药,宝宝的肠胃平衡可能从此就毁了。所以,正常人不会这样处理宝宝黄疸的。正常人应该用安全的方式,在既不影响宝宝消化的情况下,又能退黄疸。也就是我们最开始介绍的两种科学退黄疸方法。
更可怕的是,如果是茵栀黄注射液来退黄疸的话,宝宝还会有生命危险。前几年,山西就发生了因为给打茵栀黄注射液来退黄疸,导致一名新生儿宝宝死亡!!!
总结一下:茵栀黄确实能退黄疸,但是副作用大,得不偿失;宝妈要选择更安全、高效的退黄方法。
长按识别白癜风有治吗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yuexi111.com/dsbys/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