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81.html
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公布抢救性考古发掘最新成果。经过对近千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仔细发掘后,考古人员在该市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陆续发现并清理出了大量窑业遗迹,并获得大量瓷片、窑具等遗物,从中可以看出各个历史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周边民窑窑业生产状态。据了解,从年2月开始,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横跨千年的窑业文化堆积层。而此次发掘工作,考古人员陆续发现并清理出房址3座、作坊址2座、池子15个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居住与作坊遗迹,发掘出宋、元、明、清、民国等5个时期的窑业文化堆积,并获得大量瓷片、制瓷工具、窑具、铜钱等遗物。
据介绍,自年在御窑厂区域内发现古瓷片以后,历经30多年的考古发掘,证实御窑厂遗址范围达13.1万平方米,有大量古作坊群、古窑址、古瓷器等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陶瓷历史的重要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
“我们找到有居住的遗迹,有窑炉的遗迹,还有作坊、陶洗池、拉坯的现场,这些一联系起来,就能推断出当年整个区域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状态,印证了明朝实行的‘官搭民烧’制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发掘工作,还明确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东部区域界限,即现在的中华路以西,这与早年学者们所界定的“御窑厂之东不越中华路”的结论相吻合。
“此次发掘工作,遗迹主要是明清时期,特别重要的是明代晚期到清代早期的与作坊相关的遗迹现象,这些遗迹现象比较多,填补了之前发现上的空白。除此之外,也在明代晚期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外销瓷的踪迹,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李军强告诉记者,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据了解,历经半年的发掘,针对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的考古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而即将新建的御窑遗址博物馆将定位为一座专业化的博物馆,向世人充分展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御窑文化。
文章来源:江南都市报景德镇
~扫描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bbfz/1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