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大众文化娱乐领域,除了部分影视作品凸显出的个别典型,古代女性的形象始终较为模糊。
所幸,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风潮兴起,古代女性的形象也正逐渐丰富多样起来,越来越多的古代女性形象走进大众的视野,并在各类新的表达方式与形式的加持下,再现出令人侧目的人生画卷。她们的风采宜古也宜今,不仅承载着文化,也让世人看到了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中女性的力量与贡献。
作为年轻世代最为主要的体验媒介,近年来游戏作品中也不乏对古代女性形象的展现,有的是以衣着来进行联动,有的则从角色上引入一些代表性的经历,有的则从游戏整体题材以及设定出发,贯穿作品整体的体验。聚焦于明代江南古城风光、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风游戏作品《江南百景图》则是三者兼具。恰逢三八妇女节之际,《江南百景图》也将作品内部分古代女性人物,绘制成群像插画,以此致敬女性的贡献。
制作团队表示,对古代女性形象的呈现,一方面得益于作品国风题材本身的定位,另一方面也和题材的视角有关。“从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我们展现的是明代的社会风貌,而在社会风貌中,不只明代,女性都和其他社会角色一样,为社会风貌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活跃民间的女性群像
此次致敬的古代女性群像,大多为活跃在世俗民间,且有一番造诣的女性。
其中,谈允贤为明代医师,据文献称其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马蓬瀛则是明代天文学家、算学家,有记载称其是精通天文历法的杰出天文学家之一;文俶是明代画家,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长于写生,主要作品《内府本草》《萱石图》等。仇珠也同为明代画家,代表作品《观音大士像》《青鸟传音图》《画唐人诗意图》等。还有明代诗人罗素月,据文献称她尝试“募种梅千本于梅花村,雅能诗”,有作品《赠铁桥道人》《罗浮蝶》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南百景图》作品中的呈现,这些女性形象并不是单一的画面,而是根据部分民间的文献,提取了部分可以展现她们性格特征的片段,让她们贯穿了整个游戏作品的互动机制与体验场景。就此,她们不再是一个一个模糊的词条或者图像,而是回归到生活在大明的人,这一“人”原本的内涵,成为明代一座座古城的建造者与变迁的见证者。
承载传统文化的细节
近两年来,《江南百景图》也和其他许多新兴媒介载体一样,始终以多种方式持续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方法,比如和线下景点豫园一起打造传统灯会集市、联动经典国风作品《天书奇谭》普及吴门画派、实拍安徽黄山非遗手工艺人制作鱼灯、发行古风邮册等,这些形式都是以自身为连接点,将作品内的体验与作品外的内容融合,把更多传统文化的趣味带给年轻一代。
不过,制作团队也发现,当下,除了在形式上要让传统文化有充分的展现空间,还要在形式创新的基础上,主动为90后、00后打开情感的连接,赋予他们从人到社会风貌整体都鲜明的感受,才能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有更加强烈的参与感。
《江南百景图》整体的人物塑造就都遵循了“参与感”的设定,包括女性人物。于是,每次一有新的女性人物上线,就会引发很多讨论。这些带着参与意识的讨论,不仅给制作团队更多的启发,也推动了制作团队思考女性人物回归人的视角,之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这让年轻人在体验古镇风貌时获得了对古代文化风俗更全景式的感受,同时也会触发对传统文化传承正向的思考,我们这样的作品作为新媒介的价值也得到了释放。”《江南百景图》的制作团队表示。(新民晚报记者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