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刷新你对冬至的认知进补秘诀光看这条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意味着步入一年中最寒冷季节。

这大冬天的,起床是会呼吸的痛!前不久,就有一位姑娘因为起不了床辞职了!这位姑娘的辞职理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不敢这么任性,依然要干活。

小垄君先为大家预报一下天气:从今天(11月22日)起湖北省三天阴雨,高温7-10℃,低温2-6℃,今明偏北风2-3级,周四偏北风会加大到3-4级。出门干活的亲们,请照顾好你们的小耳朵!

冬至,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拉开序幕。

数九歌

古人用”数九“的形式讲诉冬季天气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与数九相关的谚语、俗语、歌谣。大家从小就学唱的《九九歌》还记得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但是,你知道吗?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并不简单...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在这一天,南方人有吃汤圆的习俗,北方人则会选择吃饺子。饺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营养成分配均衡,冬天吃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称之为“馄饨”和饺子稍有不同,馄饨的皮更薄,馅更少。

各地在冬至时习俗各有不同,跟小编一起来围观下吧~

各地习俗,你知道多少?

北方地区冬至宰羊、吃饺子;

南方地区吃汤圆、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苏南人则喜欢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而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此外,我国各地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贴丸”、“馈丸”,丸子的颜色有红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珑的玩具,如做成猪头、猪脚,还有荔枝、桃、香蕉,象征兴旺吉祥。

△在杭州,人们把冬至吃剩的鱼头和鱼尾放在米缸里过夜,隔天再取出来吃,说是“吃剩有余”。

△在江苏,人们非常重视冬至,前一夜称“节夜”,也称“除夜”,制糕以祭祖,并馈赠亲友,设席宴饮,称之“节酒”,也称“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黄酒加糖浆制成冬阳酒。

△在广东,人们冬至一般祭祖,还要到坟墓前挂纸,俗称“挂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在冬至这天,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如何进补养生

冬至,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自然界的阴气已经隆盛到了巅峰开始走下坡路,阳气也low到了最低点开始触底反弹。这种“阴阳大变身”的时候可是养生的关键时刻,把握好了,就意味着身体在未来的一年内的走势,一天顺则一年顺。

冬至进补,不仅在冬至这一天要补,按照气候来说,接下来的15天都属于冬至节气,都可以进补。

清内火

冬天是“上火”的高发期。吃了过多的热性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就会导致上火,称为“食火”。经常贪玩或加班熬夜,尤其是晚11点~凌晨1点不睡,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持续亢奋,引发内脏出现上火症状,称为“情绪火”。

饮大麦茶清食火

大麦茶刚有清火功效,可以清除体内积累阳气转变成的火气。每天3杯大麦茶,饮食之火会渐消渐退。

饮合欢花茶清情绪火

中医认为我们日常的情绪都可以引起“上火”,内火出现后,脾气会变得非常烦躁,这时一盏解郁怡情的合欢花茶是很有必要的,合欢花是中医化解不良情绪的第一食材。每天20朵,泡在茶饮中,一天都会情绪愉悦。

通肠道

如果你经常精神不振,尤其每到下午三四点体力下降很快,到了夜晚却烦躁、疲劳不易入睡,这是因为体内痰湿代谢废物太多,需要“通肠道”。我们说的可不是简单的“排宿便”,而是一种促进肠道内新陈代谢的方法,有利于深冬季节的体内储备更新和增加,不论是否有便秘都可以用。

吃黑木耳餐通畅肠道

中医认为,木耳具有很好的“刮肠”作用,包括宿便、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在木耳的包裹和刮除作用下排出体外。

喝黄芪碧螺春茶化解毒素

黄芪会增加肠道的免疫力,增加肠道对不良物质的抵抗力,促进肠道蠕动的动力,茶叶也有很好的解毒功能。喝这种茶可以促进身体深处的毒素排出,身体罹患疾病的几率就会降低。方法很简单,黄芪15g,碧螺春10g,每天沸水冲泡即可。

补不足

冬至天煮一锅热热香香的食物来进补,这想法很不错,但从这一天开始用药酒来补养,将更有益于身体。睡前喝10~15毫升红葡萄酒,你会发现这对全身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状况有极大的助益,这是最简单的冬至进补法,你还可以喝更有针对性的药酒。

女贞子酒

人要适应大自然中阴阳的变化,并且随着调整好自己的身体,才会保持健康的状态。中药里调补阴阳效果较好的分别是女贞子和补骨脂,按照四分养阴、六分暖阳的配比,女贞子20g、补骨脂30g泡酒,这个比例能在冬至节气按自然界的阴阳平衡特点使得“补不足”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丹參酒——改善血管功能

冬至天寒,心脏病容易高发。中医认为,丹参有助于改善心脏、冠状动脉的功能,五脏六腑更神清气爽。有高血脂、胆固醇过高的人,可以用丹参25克泡1瓶米酒,浸泡7天左右,冬至开始每天喝少许。

西洋参酒——缓解过劳状态

冬天容易疲劳,可以用西洋参15克、麦冬25克、五味子10克、白术25克、茯苓25克泡米酒,浸泡14天后饮用,过劳、睡眠不足、压力大的人用来抗衰老最适宜不过了。冬至开始饮用,每天20毫升即可。

冬令进补最多补到春节后、元宵节之前。因为元宵节之后春天即将来临,体内阳气会蓬勃激发,再补就容易补过了。

养肝肾

中医认为,冬季是肾的季节,肾在人体是一个储存能量的器官,无论哪个脏器生产的能量都会留存在肾中一部分,所以常说“肾藏精”。一旦身体其他地方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肾就会调出自身储备的能量来支援,所以肾脏常常处于空虚不足的状态。另外,由于阳气的萌动和升发,肝脏也显得尤为重要。冬至季节,就要养肝养肾。

吃荆花蜜——养肝

肝脏是个容易阴虚的脏器,一旦情绪烦躁、发脾气就会损伤肝的阴气,使阳气过盛引起肝火。冬至到了,体内阳气渐渐开始充盛,此时适度的滋养肝阴是很有必要的,蜂蜜是最佳首选。根据花的种类,建议首选荆花蜜,它对肝阴的滋养作用最到位。每天服用1~3汤匙,至于是沏水,还是抹面包,都可以。

服鹿胎膏——养肾

冬至节气,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补肾一定要避免大补,也要避免明明阴虚却误用补阳的“滥补”。应当以少量的补肾之品,平衡肾的阴、阳、精、气四个方面,就像喷雾似的滋润肾脏,给肾以柔和的激发。此时,适合选用鹿胎膏,有优良的补肾作用,但作用和缓,只会暖肾,不会上火。每天服用5~10克为宜,可以用沸水冲泡搅拌后服用,也可以入口含服。

三类人群最该补

1阳气虚弱的人群。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2年老体弱,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强体质。

3易在冬季或夏季发病的病人,比如老慢支、冻疮、关节炎等容易在冬天发病,疮疡等易在夏天发作,患有这些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在季节变化时疾病不易发病。

垄上频道综合整理自楚天都市报、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精粹生活艺术等。

推荐阅读

垄上“加州柳丁”赣南脐橙火热上市...

湖北最牛的8条美食街,不知道枉为湖北人

湖北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亮出来吓死你!

投稿/爆料/可联系小垄君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nr/13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