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环境污染、管理不到位,加之落后的古籍保存条件,大多数单位的古籍存在酸化、脆化、霉变、老化、虫蛀程度加快的现象,一些珍贵古籍破损严重,其整体保存状况令人忧心,不容乐观
周建文:很长一段时间,古籍保护都是“坐冷板凳”,也由此导致我省古籍保护面临三大困境
陈东有: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和读者对“古籍数字化工程”和“古籍再造工程”都充满着期待此前,您也谈到,我省古籍保护工作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从这一点上说,古籍保护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但要将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系统梳理,让更多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江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您介绍一下,就古籍保护,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在未来还有哪些举措?
责任江南都市报编辑:江南都市报 黄铭 陈艳伟
陈东有:您刚才谈到了古籍再生性保护话题,我了解到,萍乡市图书馆影印出版了清末重彩工笔画《西游记》,景德镇市图书馆影印出版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献精粹》,宜春市图书馆影印出版了《袁州二唐人集》,省图书馆也自2010年起,决定从丰富的馆藏古籍中甄选部分馆藏珍本,分期影印出版,目前《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已出版《宋应星见存著作五种》、《汤显祖批评》、《仙屏书屋初集诗录》、《陶靖节集》和《白石道人集》五种这些可以说,都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有力举措在这方面,我省还有哪些举措,让“沉睡”的古籍散发恒久文化魅力?
嘉宾名片
古籍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全省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江南都市报在线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存状况虽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情况不佳,目前只有15家公藏单位建立了基本符合文化部《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古籍书库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多次亲临省图书馆考察工作,主持召开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为全省古籍工作谋篇布局今年省“两会”上,民进省委会也专门递交了《关于抢救性保护赣鄱古籍,开发出版〈江右文库〉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尽快编制《江西省古籍整理保护出版中长期规划》,设立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有:
陈东有:听完您的这一席话,我想起我每次到省图书馆去的感江南都市报官网觉:一是踏实,看到那么多的图书资料,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图书馆去学习,看到你们的服务越来越好二是忧心,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依然困难多多,古籍保护和利用困难更多,能重视图书馆发展和古籍保护的人毕竟不多;有多少人能理解图书馆和古籍保护也是民生需要,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领导同志能重视并支持江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古籍的保护,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图书馆读书学习,也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使江西的文化、中华的文化源远流长
陈东有:11月30日,挂靠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正式对外揭牌,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议和支持下,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院江南都市报订报热线、中文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文博学院、外文学院等院系共同组建的学科平台,该研究院从明年开始招收全国首届古籍保护方向专业硕士这对于古籍保护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具体到江西来说,古籍保护方面的人才建设情况怎样?藏有古籍的破损情况怎样?古籍保护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周建文:的确,古籍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让书写在其中的文字活起来
陈东有 1952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博士,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文化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待我省国家级珍贵古籍数字化工作完江南都市报上饶新闻成后,将全部录入江西省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这一资源将通过数字图书馆专网在省内公共图书馆对读者进行发布按此,最快明年内,读者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专网内阅读到我省的国家级珍贵古籍
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共有150家,分属文化、文物、教育和档案等不同行业和系统,私人收藏20余家全省古籍总藏量100余万册,其中善本8万余册很多藏书机构和个人保存了不少古籍善本、稀见秘本和地方珍本
陈东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古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江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江南都市报在线投稿留存至今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从这一点上说,保护和利用好赣鄱大地上的珍贵文化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您介绍一下江西古籍的“家底”情况
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目前,我省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中,损毁和自然老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抢救性保护已刻不容缓由于我省图书馆的古籍专业修复人员非常缺乏,要修复亟待保护的古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将通过加快培养专业人才,优化修复室的软硬件设施,积极争取、尽快申请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促进我省古籍的修复工作
筹建江西省典籍博物馆江西历来是典籍文化繁荣之地幸存至今的文献典籍,经历过无数次的兵燹(念xiǎn)水火、焚籍毁版、辗转搬迁江南都市报宜春专刊,是先辈留给赣鄱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遗产下一步,省图书馆将依托丰富的古籍馆藏,筹建江西省典籍博物馆,为社会与公众搭建展示江西传统典籍文化的学术平台与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与博物馆的综合功能优势,“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建立江西省国家级珍贵古籍数据库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通过对古籍进行扫描、拍照等方式,通过现代计算机存储技术对古籍内容进行网络传输和发布,可通过刻录制成光盘,可通过影印进行出版,以便于实现古籍的社会利用价值今年10月,省委宣传部从省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中,下拨了200万元用于我省国家级珍贵古籍数字化工作2015年1月,该项工作将正式启动数据采集,争取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江南都市报新闻热线对116部国家级珍贵古籍、12万页左右页面的扫描工作;5月,完成图像文件处理、元数据描述和揭示方面的工作,录入发布平台;6月,由省文化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工作待我省国家级珍贵古籍数字化工作完成后,将全部录入江西省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这一资源将通过数字图书馆专网在省内公共图书馆对读者进行发布按此,最快明年内,读者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专网内阅读到我省的国家级珍贵古籍
自那时起,我省历时近8年持续推进古籍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据调查,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共有150家,分属文化、文物、教育和档案等不同行业和系统,私人收藏共20余家全省古籍总藏量100余万册,其中善本8万余册很多藏书机构和个人,保存着不少古籍善本、稀见秘本和地方珍本这些古籍都将有江南都市报广告统一的编号,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等到全省古籍普查完全结束,将最终形成《中华古籍总目·江西卷》
坊间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在抚州,民间有一位藏书家收藏的《礼部韵略》,品相完好,是两宋科举考试考诗赋的官方钦定工具书,兼具学术、文献和版本价值,是难得一见的北宋孤本,经专家鉴定为北宋仁宗景祐四年至英宗治平三年之间刻本,系古籍界重大发现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2013秋季拍卖会上,《礼部韵略》以600万元起拍,最终以2600万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达到2990万元
古籍保护人才依然匮乏近年来,省文化厅加强了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力量,拥有古籍鉴定、修复、普查和编目共17人的工作队伍但全省古籍公藏单位的古籍保护人员依然匮乏2007年以来,江西省古籍江南都市报在线阅读保护中心虽然针对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开展了多期古籍保护人员的培训,但古籍工作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长期工作,短期培训还远远不能达到工作的要求,相比我省繁重的古籍保护工作任务,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培养高素质古籍保护人才队伍仍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从地方馆藏的古籍情况看,九江星子县文物管理所藏的宋刻本《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和《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作为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是1975年7月在江西省星子县横塘镇西平村陶家山一宋代古墓出土,其后引起了考古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当时没有保管条件,寄放在当地武装部门的军火库里保存2011年4月,该古籍列入当年度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于次年出版发行其辗转江南都市报电话经历,续写了一段宋版古书的传奇
周建文:古籍保护,任重而道远要让江西这片土地上的百万册古籍,延续赣鄱文明,更好地活起来,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下一步,我们将着力编纂江西省古籍总目录,筹备建立江西省典籍博物馆,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此推动江西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省图书馆是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珍贵的古籍珍善本和丰富的地方文献等特色藏书著称目前,省图书馆藏有古籍37万多册,已整理的珍善本有4万余册,地方文献3500余部,地方志1200余部,《中华再造善本》1套其庋(念guǐ)藏的南宋庐陵周必大刻《欧阳文忠公集》墨香纸润,刻印精良,系宋代江西刻书代表;明崇江南都市报宜春专刊祯刻《宋应星四种》为海内外孤本,提供了作者政治哲学思想方面的珍贵资料,打破了其为纯自然科学家之界定,为海内外学者所瞩目,极具史料价值;明嘉靖刻《江西通志》是现存江西通志中最早、最完善之版本,刻印俱佳,流傅极少,是研究江西明代和明代以前地方史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明代经折装瓷青纸泥金写本《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是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稀世珍品,等等
2007年,我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作为该计划的首要任务随之展开具体到江西来说,由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以省文化厅为牵头单位,联合省发改委江南都市报联系电话、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宗局、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局、省社科院、省文物局等部门,建立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了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同时,在省图书馆设立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我省古籍保护工作也由此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启动江西古籍再造工程2015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将启动“江西古籍再造工程”,支持对我省的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该工程选用我省入选国家首批“非遗”名录的连四纸,通过现代出版技术对保存完好、利用价值高的10部左右珍贵古籍进行原生性再版,从而达到对古籍原件保护和有效利用
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古籍原生性保护主要是针对古籍本身的保存和修复,以及改善古籍库房的保护环境等这是保护古籍的最江南都市报订报热线有效、最直接、最普遍的方法全省有100余万册古籍,分藏在众多的保存单位,首要是改善其古籍保存的条件,建设标准化的古籍库房,以及采用标准化的保存书柜和古籍夹板,让古籍的保存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已于2014年10月,下拨了古籍保护经费250万元,用于省图书馆改善古籍保存条件2015年,这项工作落实后,省图书馆的古籍书库的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由于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环境污染、管理不到位,加之落后的古籍保存条件,大多数单位的古籍存在酸化、脆化、霉变、老化、虫蛀程度加快的现象,一些珍贵古籍破损严重,其整体保存状况令人忧心,不容乐观
周建文:江西历史上的文化典籍可以用“繁荣昌盛”一词来形容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诗文渊薮,更孕育了陶渊江南都市报电话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文天祥、汤显祖等文学家,朱熹、陆九渊、欧阳守道、吴澄也都是当时的一代大儒儒学昌明,家学鼎盛,文学繁荣,催生了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的发达,江西在两宋及元代一度成为古代四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尤以吉州、抚州、饶州三地雕版印书业最盛,至明清时期,金溪和婺源依然延续了这种繁荣的局面由此,江西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古籍
中华古籍,是延续文明根脉的重要载体,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让我们共同为之保护而努力!
下一步,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将着力编纂江西省古籍总目录,筹备建立江西省典籍博物馆,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此推动江西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明年可一睹我省国家级珍贵古籍真容
江西古籍保护面临三大困境江南都市报在线
100余万册古籍将有“身份证”
特约主持人名片
编纂江西省古籍总目录目前,全省开展古籍普查并上传了数据的单位有66家,全省约完成古籍普查工作量的3/5,与全省150家公藏单位的100余万册古籍普查任务还有较大差距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快推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争取在2015年底,完成全省所有公藏单位古籍普查任务,完善全省古籍普查数据库,出版《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形成《中华古籍总目·江西卷》
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我省古籍分级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强目前,我省已有11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月,省政府公布了江西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共340部;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15家
古籍保护工作手段江南都市报数字报单一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古籍普查及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方面,古籍修复也只有江西省图书馆一家单位一直在进行,赣州市图书馆、萍乡市图书馆、景德镇市图书馆、乐平市图书馆和金溪县文物管理所等也正着手开展古籍修复工作从古籍再生性保护上说,古籍收藏单位只有萍乡市图书馆、景德镇市图书馆、宜春市图书馆和省图书馆4家单位正在开展,但数量甚微
周建文 1970年初,生于江西鄱阳,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任江西省图书馆馆长、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江西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图书馆研究》杂志社主编,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学研究工作
加快筹建江西省典籍博物馆的步伐
身上长白斑点怎么回事什么食物对男性白癜风患者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