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苏轼最为著名的一首咏柳词,通篇写柳却又处处写美人,令人称绝
对于咏柳词,名篇不少,比如下面这一首《洞仙歌·咏柳》词。作者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大才子苏轼。这首词通篇写柳,以柳喻人,以委婉含蓄的象征性手法,饱含感情的笔调,将垂柳表现的婀娜多姿、落寞失落,从而表现出了作者对于高洁美好却命途多蹇的女性的同情。
洞仙歌·咏柳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上片着重描写柳树的风姿之美。起首“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点明节令,通过写腊梅的凋零,以宾唤主,引出春柳。腊月消尽之后,新春跟着到来,杨柳也萌发出了丝丝春色,这正是春意渐始的象征,所以作者这里说“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采用的是“分付”一词(即交付之意),将春天的活力和光彩均集中于柳树一身,突显了柳树的形象。
下面几句,是赞美柳树的体态美好。柳枝本就婀娜多姿,别有一种风流特色,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少女的纤腰。正如杜甫的诗句中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东坡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将垂柳的独特风韵高度概括为“清英雅秀”四个字,清高、英丽、雅洁、秀美,可见垂柳要比其他浮花浪蕊高洁多了。苏轼这样评说,其实是为了说明垂柳的品格之美。
下片开始,开始感叹垂柳的不幸遭遇。“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尽管长安永丰坊那边的垂柳十分美好,却没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bbfz/1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