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非著名诗人的一首诗,仅仅28字,却成

紫外线光疗仪治皮肤病 http://m.39.net/news/a_9199240.html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入选课本的古诗词,很多都是名家佳作。比如说,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比如说,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然而,也有一些非名家的佳作。比如说,唐朝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今天要说的,清代高鼎的《村居》。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生活于晚清时期,这首诗大概写于同治二年(年),他36岁左右在乡下教书的时候。

本诗前半首写人。

从二月春等字眼可以看出时间,应该是在仲春。

草长莺飞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醉字将杨柳拟人化了,既可以说是反映出杨柳娉婷袅娜的姿态,随风飘拂;也可以认为是春景太美好了,杨柳沉醉在这一片美景中。

本诗后半首写景。

不知为何,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时至今日仍能引起我的共鸣。尽管,我早已不是儿童,也很久没有上课了。

但是,我却很清楚,自己能够体会到诗中儿童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们很早就去了学堂,端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跟着先生念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盼望着早点放学。现在,终于得偿所愿,趁着春光正好、日头尚早,跟好友一起迎风奔跑,让手里的风筝越飞越高,不知有多么地开心惬意。

可能是因为,自己读书时也有类似的体验,只不过,把放风筝换成了看动画片;也有可能,是某天加班结束后,发现还可以追一集电视剧的时候。

总之,就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小惬意、小美好。

高鼎看到那些散学的儿童,可能也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事。他家境贫寒,很早就开始学着做些小生意,幸运的是,他的外祖父孙麟是当时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经常教他读书写字,于是乎,高鼎就这样与诗结缘。

写《村居》这首诗的时候,高鼎正在乡下教书,不知道诗中的儿童,是否也是他的学生。

高鼎还有另外一首诗,我也很喜欢。结构跟《村居》类似,前半首写景,后半首写人,给人岁月静好的感觉。

无题清代:高鼎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垂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春天,燕子回来筑巢,是生活中十分普通的一件事。女童们却在谈论这件事情,说明生活中没有太大的波澜了。假如战火烧到村里,估计没人会去说燕子了,只会疯狂讨论怎么逃命。

高鼎的这两首诗,既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也不像李白那样自由奔放、豪迈不羁。杜甫关心天下,李白关心自己,高鼎既不关心天下,也不关心自己,他像是一个生命的旁观者,看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看三三两两的孩童放着风筝,听牧童短笛,听村中女童的低声浅语,听鸟巢里雏燕的稚嫩叫声。

晚清乱世,战火纷飞,但是,高鼎的《村居》却让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一个世外桃源。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jj/15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