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笔尖菜田

1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为主线,通过想象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及《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中描绘的关于自然界景物的画面,使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自然之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也都与自然景物有关,适合学生在联系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内容进行学习。

可爱的生灵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和课文中有春日、花草、桃花、蒌蒿、梅子、小溪、荷花等景物,也有燕子、鸳鸯、鸭子、河豚、黄鹂、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动物或昆虫,这些自然界的“生灵”既有学生比较熟悉的,也有相对较为陌生的,学生同过文本的阅读对它们进行认知、感受和欣赏,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到“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通常,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都会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画面感,学生的读与感受就在这一过程中得以落实。而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表达从“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开始,到“仿照文中段落写自己喜欢的植物”,再到“制作植物记录卡”、完成习作,从文本中的提取——仿写——自主的表达,有一个逐步提升表达的过程。

一、核心目标

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并通过认真观察,写清楚一种植物。

二、常规目标

1.认识3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0个词语;辨析并在语境中运用近义词;积累并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日积月累中的古诗、《燕子》第1-3自然段和《荷花》第2-4自然段。

3.和同学交流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4.能仿照文中的句段,或通过制作记录卡,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再借助这些内容,把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写清楚,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本单元的双线整合点定位于“在想象、体会词句优美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界生灵的可爱,进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事物介绍清楚。”学生在阅读课文、阅读《春田狐》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和积累语言,在分享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积累的语言、感受到的画面通过口头或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学生实现了从“学”到“用”的提升。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阅读鉴赏:在想象中感受可爱的生灵(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3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0个词语;辨析并在语境中运用近义词;积累并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文字中感受到生灵的可爱。

3.背诵《古诗三首》和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步感受生灵

出示自然界动植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多人在把自己观察到的这些生灵或场景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课文中就选择了其中几篇,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借助学习单自学

1.学生自由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不好读的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

2.学生借助学习单,学习本单元的词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后进行交流分享。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想象到的画面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交流文中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1)《古诗三首》

①学生借助注释、插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②根据诗句内容说说自己的想象到的画面。

③边想象画面边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画面感。

④拓展“日积月累”中的《忆江南》,边读边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⑤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忆江南》。

⑥为画配诗,默写《绝句》。

(2)《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中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抓住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其他同学适时补充

配乐朗读

3.出示表现动作的画面,学生用词语补充画面内容。

4.出示画面,从文中找一找,是哪些文字描述的画面。

把画面放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感受画面。

模块二梳理探究:走进文字感受可爱的生灵(3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通过归类整理,感受、积累并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燕子》第1-3自然段和《荷花》第2-4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词语复现,夯实基础

1.教师听写本单元的易错词语。学生同桌根据屏幕出示相互订正。

2.出示词语、句子,指名学生读。

二、梳理感受优美生动的词句

1.创设情境,通过音频分享交流平台中读者的感受。(出示交流平台)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占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第荡漾开去。——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的感受真实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学生从这些有画面感的语句中感受到:鲜明的特点、贴切的状态、细致准确的动作

2.学生自读本单元内容,完成下面的内容;组内交流,班级分享。

教师出示学生自学单上的词句,与学生感受到的内容相对照:我们感受到的优美生动的语言,通常是这些读过之后,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事物特点、状态、动作的语句,让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语句。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多多地积累这样的语言吧!

3.通过填空、想象画面、借助关键词等不同的方式,背诵《燕子》第1-3自然段和《荷花》第2-4自然段。

4.积累词句

(1)出示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

(2)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小燕子带了它那双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了。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3)句中这些词语不仅优美生动,用词还很准确。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出示句子)

水面的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蚂蚱的(形态形状)好掌握,很好画。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5.选择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模块三表达交流:仿照句段记录可爱的生灵(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仿照文中的句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

2.尝试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要写的内容写清楚。

学习过程:

一、出示句子,回顾本单元认识的生灵。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学生说一说文中是怎样来介绍这些可爱的生灵的

◇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全面,特点要突出

◇用上排比等句式

2.出示本单元或课外描写动植物外形、姿态特点的精彩语句,进一步发现写法的特点。

二、选择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它的样子或特点。

学生先交流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有不同的选择学生独立书写组内交流班级分享、学生评价展示学生所写的内容

第二部分整本书教学设计

《春田狐》(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了解书中的内容,能选择自己感到生动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2.在分享阅读收获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回顾内容,引出作者

(1)出示图片,回顾本单元的内容。今天,我们要通过一本书,继续认识一些动物朋友。

(2)出示封面,学生观察书的封面,说说自己的发现: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引导学生读读书中介绍作者的文字:

欧内斯特·西顿(-)

加拿大博物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作家。年出生于英国,6岁时随父母定居加拿大。西顿从小热爱大自然,并立志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飞禽走兽。为获得第一手材料,他甚至在野外居住数年。经过多年观察和记录,西顿积累了大量生动、珍贵的素材。年,西顿出版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父”。西顿笔下的动物描绘生动,真实感人,充满生命的尊严。一个多世纪以来,西顿的作品风靡全球,成为世界各国动物小说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读作者的介绍,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ls/15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