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7日)“入伏”了!!!意指“进入三伏天”。
今天早上,广州是这样的↓↓
深圳是这样的↓↓
截至早上近10时,全广东有96个站点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
是不是觉得:撒上孜然粉就是香喷喷的鸡腿和鸡排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空调,爱冷饮,喝水多,这些习惯都有哪些危害?快来看看关于“三伏天”你应该知道的事。
年三伏40天
三伏天有的年份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今年就是“大年”——40天(去年和明年也都是加长版的)。
初伏10天:
年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20天:
年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10天:
年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的来历与习俗
伏天最怕的五种病
南都君昨天已经告诉大家↓↓
广东人夏天一定要注意这个,已致两人死亡多人险丧命,重症死亡率达50%!
随着气温节节攀高,中暑、空调病、肠道疾病等各种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怎样才能躲开伏天的这些病?记者采访了中国康复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祖福、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湘民等专家,教你一套伏天的养生法则。
据生命时报
三伏天喝什么汤
今天,北方人又双叒叕要吃饺子了……据说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作为南方人,南都君觉得这些也都好次!!)。
南方人吃什么呢?有说是: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
至于广东人……当然什么都吃(没有查到特别的传统,难道因为一年都热?),而最有特色的还是煲汤,你推介什么汤呢?
挑食材
南方医院主任中医师文小敏教授提醒,天气炎热,喝汤要以清补为主,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如冬虫夏草、人参之类在夏季是不宜入汤的。煲汤应口感清淡,因为炎热时节脾胃运化功能较弱,不宜选用过多汤料,一般两三种就可以了。秋冬以滋补为主,而夏秋之交主要是健脾、祛湿为主,过多的种类易增加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人,并不适合在饭前喝太多汤。
文教授解释,天气炎热多易疲倦,所以要补气。清热补气的花旗参(西洋参)、北沙参、玉竹最合适宜,可以配瘦肉、排骨炖汤或煲汤,这样的汤清凉滋阴、补气提神,而且汤水甘香鲜美。
汤中还可以加入山药(淮山)和芡实、莲子、胡桃仁、百合、荷叶、淮山、薏米等清凉补药。山药和芡实、莲子是不分季节的汤水食疗主角,取其健脾补虚之功,配猪、牛肉骨、鸡、鸭、海产等,无一不可。胡桃仁既能补肾,又能补肺,对肺肾两虚、久咳痰喘之人最适宜。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能。
辨真伪
说法:炎热天气喝养心汤最佳,感冒患者除外
辨正:正确
夏秋之交仍属火,而火通于心,微补养心汤可以养心护心。这时感冒分为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患者应该吃清淡的食物,加中药如金银花、荷叶、薄荷等,不能吃油腻、酸腥、滋补的食品。养心汤属滋补类,偏热,感冒患者多喝反而不利。
说法:炎热天气老人喝鸭汤最养生
辨正:正确
鸭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针对老人,喝鸭汤不仅能够补虚损,还可以解渴、消暑滋阳,因此炎热天气老人喝鸭汤是很养生的。另外,在鸭汤里面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效果更佳。
说法:天气炎热,只有血虚体质的女性适合喝四物汤
辨正:不完全正确
熟地补血填精、白芍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都以“补”为主,通常只有血虚体质才需在经后服用,且最多只能连续喝4至5帖,多喝容易子宫充血。而其他体质的女性,不是不能喝,而需经中医师专门调配。燥热体质者,熟地应换成生地,或搭配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材。
说法:天气炎热,脾胃虚寒者多喝滚汤
辨正:错误
喝汤温度应该保持在60℃以下,如果长期食用烫食,上消化道黏膜一直处在损伤阶段,就会诱发癌前病变。喝汤时,以感觉不烫、微微出汗为宜,有助于加速代谢循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炎热季节滚汤多以瓜类为主,清热降火,不应多喝。
说法:天气炎热时,肝病患者不能喝肉汤
辨正:正确
肉汤中确实含有较多嘌呤物质,会加重肝脏患者负担。肝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海鲜发物、动物内脏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宜食用一些酸性的蔬菜和水果,如山楂、杏肉、西红柿等。因此肝病患者应少喝肉汤。
说法:绿豆汤煲中药解暑,小孩、孕妇不宜多喝
辨正:肠胃不好也要少喝
如果患有外感风热、暑热内侵等热性病,服中药时可照常服绿豆汤,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患胃肠薄弱肢酸乏力、全身畏寒、腰腿冷痛、大便溏泻等症应禁食绿豆。一般人过量喝绿豆汤,会出现胃寒腹泻等肠胃疾病。小孩本身体质较弱,过量喝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孕妇过量喝绿豆汤容易出现白带、腹胀、痛经等妇科症状。
好了,南都君要去喝汤了……这40天加长版的“三伏天”,乃们保重(反正夏天吃胖了就是冬天了)……
综合央视新闻(cctvnwscntr)、生命时报(LT)、南方都市报(nddaily)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ys/1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