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简介:陈钱林,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一对龙凤胎的父亲。不进培训班,不追分数,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请看陈校长的育儿经。()
奖惩并用法,是指对孩子的品德和行为做出倾向性评价时,给予奖励或者惩罚等强化刺激,以引导其品行积极发展的教育方法。
1尽可能多地表扬孩子孩子表现出好思想、好行为,某个方面取得进步时,家长就要及时给予称赞、欣赏与肯定。表扬形式多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点头微笑、鼓掌表扬,也可以书面形式表扬,如写信、在孩子网络空间留言、发手机短信等。
陈杳与陈杲小时,我随时、随地进行表扬。微笑点头是我最基本的表扬方式。两个孩子喜欢向我汇报近期的情况,每当有闪光点时我就给予表扬,表现特别好时我会鼓掌。我出差时,两个孩子常打电话汇报,我都很乐意倾听并适时给予表扬。两个孩子配备手机后,我常以短信形式表扬。一次,陈杲跟我到饭馆吃饭,他主动点菜,我给妻子发了短信:“杲儿阳光自信,踌躇满志,今非昔比,现以鲈鱼慰劳。”并让陈杲“无意中”看到。
两个孩子表现好,我还会竖起大拇指。孩子没看到时,我会竖着大拇指,问:“看看这是什么?”陈杳常常会高兴地亲一下我的大拇指。碰到特别的好事,我用大拇指做些“跳舞”的动作,或者在大拇指上画个笑脸,或者用两个大拇指,在两个孩子眼里,这是高级荣誉。我喜欢对学生也用大拇指,曾有媒体报道我为“爱竖大拇指的校长”。
年,《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我,要配发一张我竖大拇指表扬学生的相片。我到了陈杳的班级,与学生对话,由摄影记者抓拍。报道出来时,居然是我用大拇指表扬陈杳的镜头,我正面竖大拇指,陈杳出现后背身。这相片完全是无意的巧合,陈杳看到后,高兴了很久。后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报道我时,我都给了这张相片,给陈杳以惊喜。
5批评要与表扬相结合教育需要表扬,而批评同样不可缺少。批评时,要弄清原委,不能主观臆断而感情用事;应就事论事,不能算旧账。家长若说了过头话,或者总是喜欢新账旧账一起算,孩子会不服气,还可能伤孩子自尊。
不管何种方式的批评,都应该与表扬相结合。可以表扬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中、犯错误前后的闪光点。例如,孩子调皮打碎了花瓶,如果是因为好奇心而打碎的,可以表扬“喜欢搞研究的孩子有出息”;打碎后马上捡碎片的,或者哭了的,都可表扬孩子能自觉认识到错误。也可以表扬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如打碎花瓶后,表扬孩子昨天某事脾气好、前天看书特别认真之类。
孩子听到表扬后,对批评也就容易接受。
一次,陈杳考试成绩没达到我定的底线。我让她自己分析原因,再根据她的分析思路,批评她自己总结的“这段时间老是偷懒”。批评中,陈杳掉泪了。第二天,我觉得陈杳已有足够的情绪体验,就说:“从掉泪看,你是很上进的,上进的孩子绝对有出息。”陈杳说:“我会进步吗?”我说:“学习正如长跑,中途摔了跟头,你说怎么办?”陈杳重重地握了下我的手,表示会努力。
表扬与批评有技巧。其一,表扬要多,批评要少。批评太多,会打击自信心,而且孩子也有可能变得麻木。其二,表扬可模糊,批评则要明明白白。批评时,孩子的天性会反感,只有具体明白,才可让孩子口服心服。其三,当众表扬,私下批评。当众批评会伤害自尊心。
3奖励重在给孩子荣誉感孩子有了优秀品行,当然可以给予奖励。奖励不一定都需要物质因素,精神奖励更胜一筹。孩子小时都会依恋家长,家长可从情感上给予奖励,如拥抱、握手。奖励的目的是强化孩子的荣誉感,让孩子感受到,只有最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得奖励。孩子一旦懂得爱惜荣誉,家长的奖励就会产生长远的激励。
我不太看重物质奖励,除非孩子的必需品。物质奖励有较大的副作用,如给买东西、给钱,都不好。尤其是诸如达到什么要求,就给什么物质奖励的约定,这是以“贿赂”的形式奖励孩子,很容易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与功利心。
有一次,有位家长对我说,自己曾说过“如果下次考试得分,就给买钢琴”,想不到试卷很简单,孩子真的得了分,“到底买不买?”我说,这次买了,下次准备买什么?更贵的东西?如果钢琴反正用得上,可以买;但如果肯定用不上,买了后长期空置,占地方不用说,还可能会让孩子感觉有“虚荣心”或者“负罪感”,还是不买好。不过如果不买,要与孩子沟通好,免得因食言而被孩子瞧不起。
我设计的“个好”评价,既是多元评价的载体,又是很好的奖励措施。达到个“好”的有资格提出自己的愿望,而成果由两个孩子共享。
当另一个孩子分享时,获奖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做了好事,自然有更多的荣誉感。每当两个孩子有了什么特别的表现时,我会打电话给孩子的外公、外婆等。我会说孩子的表现,并让孩子对外公、外婆说,孩子感到很快乐。有时,在家里庆祝,喝些牛奶什么的。平时也喝牛奶,而以奖励的形式喝牛奶,氛围不一样,就具有奖励的意义。客人来我家时,碰到老师时,都是强化荣誉感的好时机。每当我说陈杳或陈杲某方面表现时,客人、老师当然会
附和表扬一番,当着他人的面表扬,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荣誉,自然是最好的奖励。
4慎用惩罚孩子如果犯了大戒,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教育不严,有可能会使孩子面临更多风险。孩子假、恶、丑的品行比较严重时,没有惩罚将是不负责任的溺爱。但是,惩罚要慎用,而且一定要讲民主,切忌武断、讲过头话。若在惩罚前听听孩子的意见,也许会发现,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次惩罚可能是没有必要的。即使必须惩罚,也可让孩子选择接受惩罚的方式。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并有一定的情绪体验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补偿性的赏识,并给予分析、引导。特别是,惩罚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改正的。给予惩罚之后,周边的一切人都不应该给予通融,不能一边惩罚一边给予无原则的安慰。要通过惩罚让孩子明白,一旦做了这些大家生气、反对的事,就会丧失名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犯错误的代价。
惩罚的艺术是,哪里犯了错,从哪里惩罚比较好。例如,孩子看电视犯了错误,就暂时不让看电视;孩子打球犯了错,就暂时不让打球;孩子做游戏犯了错,就暂时没收玩具。有时候,孩子犯了大错,家长惩罚不让孩子吃饭等,也并非不可,只是这样的惩罚程度相对较高。选择什么样的惩罚程度,是个艺术。惩罚是双刃剑,惩罚程度越高,震慑的力量越大,但副作用也越大。正如人生病后,并不是一下子用高等级的抗生素就好。
惩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而体罚,则必须慎之又慎。罚站,让面壁,罚跪,打孩子,有伤身体健康的,都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总体而言,体罚是两败俱伤的行为,既伤孩子自尊,又伤害家长自己的情绪与威信。过多的体罚还会逼迫孩子走向叛逆,在武力威逼下,孩子不敢吭声,但这只是不敢明着反抗而已。当头顶上的高压不在了,孩子也许会变本加厉。当体罚起不到教育成效时,家长有可能无计可施。
5奖惩时要让孩子多一些情绪体验对孩子的奖惩,关键要有情绪体验。没有丰富的内心体验,奖惩的作用就会打折扣。当孩子犯错误时,一些家长就狠狠地骂,但当孩子刚流泪时,就舍不得了,过早给予安慰,如此一来,孩子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情绪体验。陈杳与陈杲幼儿时,不能观看指定电视节目外的内容。一次,两个孩子看完“蓝猫”动画片之后,还多看了一会儿电视,我发现后给予了批评,并与两个孩子商量,最后以“第二天不看‘蓝猫’动画片”作为惩罚方式。那天,我让两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电视不通电,他们看着“白板”想想哭哭。
有了情绪体验,自然容易记住违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