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虽然他已经逝去,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却依然泰然处之。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也没什么区别,都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任何风雨都有过去的时候。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密州太守时所作,面对人生的挫折,苏轼表现出超然的心态:何必愁眉不展呢,天涯何处无芳草啊!
苏轼将自己比作墙外的行人,将君王比作院内无情的少女。自己对君王忠心耿耿,但却屡遭贬谪,于是他得出了“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结论。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他被贬到黄州。这件事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他却能身处困境而老当益壮,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7、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这本《苏东坡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词作品,还记录了很多关于苏轼的奇闻轶事,能让我们了解他坎坷的人生和豁达的胸怀。
《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苏轼传记中国古诗词赏析书籍淘宝旗舰店¥19.9¥39.8购买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便有了一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怀、豁然与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