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代已久,打探了许久还是没有消息
2008年9月10日,该分社几名职工和杨正杰、姚学华一起,自制了护壁套管钻,对陨石进行第一次探测,分别测得11米、19米、21米,最后确定陨石深度为21米,磁性很强随后,他们还对探测到的磁性进行了验证,确定了这里就是陨石的坠落之地
他们探知裘塘村地下的天外来客确实是陨石后,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制定了详细的采挖方案,向宜春市委呈送了一份开挖陨石的报告,并规划了详细的陨石旅游观光项目,配合宜春市的旅游升温战,为宜春旅游扩充内涵宜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邀请省有关部门对陨石进行了科考,证实了它的存在然而,就在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继续对陨石进行采挖时,遭到了其他人的阻挠
该负责人曾经在宜春市博物馆一本馆江南都市报数字报藏古书看到上面载有一句有关宜春天文的文字——“隋书《天文志》记载,梁武帝大周五年十月辛丑彗星现,长一丈余,东南指”也就是说,当时可能就有陨石降落在宜春老周的来访,再次引起了分社负责人对宜春陨石的极大兴趣后来,由于老周搬到外地,他再也无法联系上老周
当记者问及姚学华老人为何“一女许二郎”时,他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我没读过什么书,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上市收藏家协会又讲这是市政府同意他们来挖的,当时我被他们吓到了,才稀里糊涂跟他们协会签了另一份协议”据江西日泰律师事务所余律师分析,此协议为无效协议,也就是说,姚学华与市收藏江南都市报在线阅读家协会签订的协议不受法律认可或保护
杨正杰是裘塘村附近的村民,1985年陨石坠落时,他才20岁,是现场目击者老杨告诉记者,陨石坠落到姚学华农田后,这个天外来客逐渐被人遗忘,但20多年来他始终没忘记这件事2004年,他向北京博物馆写过信,但没有得到回音为此他想到了借助媒体的影响,于2008年9月初向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领导汇报了此事该分社领导立刻来到姚学华承包的菜地,查看陨石坑现场,并签订协议决定由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来探测、开挖陨石
当时,这让现场的杨正杰和姚学华非常为难杨正杰认为,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是第一个确定陨石地点并确定其存在的单位,也是第一个与姚学华签订租地开发协议的单位考虑到市收藏家协会打着市政府的牌子来挖,姚学华在与江西日江南都市报投稿报社宜春分社达成协议之后,又与市收藏家协会签订了一份租地开发协议记者从这两份协议上看到,姚学华与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签订协议的日期是“2008年9月16日”,而他与市收藏家协会签订日期则晚3天
文/图 记者袁晓华 实习生陈阳 乔婷婷
4年前,就在他们双方为陨石的开挖权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宜春市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责令双方立即停止对陨石的探测和开挖随后,宜春市袁州区政府于2008年9月23日在陨坑旁立了一块禁止任何人采挖的令牌
杨正杰说,“那天,采挖现场来了4个自称市收藏家协会的人,他们是以市政府名义来的,还拿着一份盖有市政府法制办和收藏家协会章子的手写材料,说是政府叫他们来挖的趁我们无人守陨石坑,就运来机江南都市报联系电话器等,采挖陨石,想占为私有”
村民“一女许二郎”
如今,这块天外来客还沉睡地底,市民呼吁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遵从他们的开发协议,支持他们采挖,尽快让这块陨石重见天日
该负责人透露,之后,该分社记者听到了宜春市郊有陨石坠落的事,便开始寻找此时,当年陨石坠落的见证者之一杨正杰的来访,让分社全体人员喜出望外于是一个探测并开挖的想法很快在他们脑中形成
“我是第一个发现陨石的!”昨天下午,根据线索,记者来到宜春市文体路的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办公室,该分社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一段寻找陨石的曲折故事
菜地承包人姚学华(左)和见证者杨正杰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开挖陨石
古书曾记江南都市报举报电话载陨石坠宜春
报社职工探到陨石位置
27年前,一枚重达2吨以上的陨石,自高空坠落于宜春市郊裘塘村村民姚学华承包的农田20余米深处,其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估算这枚“无主陨石”的归属权立即引来争议:有人认为归国家所有,也有人认为归陨石的第一发现者连日来,本报连续报道后,人们纷纷猜测陨石的第一发现者是宜春市收藏家协会,还是另有其人呢?
该负责人回忆,2005年4月,家住宜春城区的退休职工周东旭找到分社,带来了几块奇异的石头老周说,这些石头是一年前在整菜地的时候挖出来的,当时觉得与普通石头有异,就把它们搬回了家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老周怀疑这是陨石为了证实它,他翻阅了许多天文书籍,并请教了当地专家,均没有得到江南都市报在线答案
陨石开挖遭遇阻挠
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开挖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