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有品位的人丨沈宏非更好吃的美食

白癜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http://m.39.net/pf/a_4546810.html

年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全国观众一时间对吃好像都更挑剔、上心了,年接着又推出了第二季来满足大家胃口。而作为两季纪录片的总顾问沈宏非,更是深谙美食之道,是美食圈的知名老餮,人称沈爷。

前段时间在杭州滨江银泰喜来登大酒店的活动上见到了他,他和喜来登联手打造了一份“对味”中国菜单,以中国八大菜系为创作灵感,推出8道精美菜品来配对西式葡萄酒。

沈爷说前前后后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最后创作出了剁椒萝卜皮(湘菜)、肉皮冻(京菜)、红糟鸭(闽菜)、盐焗鸡(粤菜)、陈皮牛肉(川菜)、咸鸭蛋黄米饭卷(苏菜)、鳕鱼春卷(浙菜)、五香茶干(徽菜)这8道小食,“八大菜系虽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分法,但也有它的优点,它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概括了中国菜里面的基本味型。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所以成为西方人,都是因为他们的食物造成的”。

沈爷年出生于上海,年考入暨南大学新闻系南下求学,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北京、香港等地从事媒体工作,“媒体的绝大部分行当都算玩过一遍”。

从媒体人转型到美食家,他说是被时代潮流裹挟的,“没有什么契机,不是我主动转型的,都是被要求的。比方说人家来找你写个什么东西,你觉得写得蛮好玩的,就这样,与其说转型,还不如说被时代潮流裹挟”。

年《南方周末》在其副刊推出了一个叫“新生活”的专栏,主要刊登风花雪月、诗酒花茶的文章,沈爷因为“写食主义”的专栏成名,之后陆续在《城市画报》、《三联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开设饮食和时尚文化专栏。他还获得过《南方周末》年中国“杰出专栏作家奖”,他所写的大部分“写食主义”专栏文章在年集结出版成书《写食主义》。当时都传沈爷的专栏是全国最贵的,每字5元。

沈爷在年开始就主动退休在家,希望能多照顾女儿,便不再做正式的工作,偶尔会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策划、制片、顾问,也写写文字,出版了《发现广州餐厅》、《黄色潜水艇》、《写食主义》、《食相报告》、《思想工作》、《饮食男女》、《大熊猫看小电影》、《上流社会知识竞赛》等书。好友洪晃说,他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用饮食男女来解构;他自己却说是“玩玩无聊的文字游戏”。

沈爷经常深夜十一二点的时候,在微博晒出美食照片,并用“最难将息”的句式发布,而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5年。

第一条这个句式的微博是年12月4日发布的。

没有这碗红汤奥灶面的寒夜,最难将息。

而最近的一条“最难将息”是年12月2日凌晨发布的。

没有这坨土笋冻、蜂蜜虾卷、海蛎炸、金线鱼、海瓜子、老蛏炒蛋、卤水大肠以及猫仔粥的冬夜,最难将息

沈爷“最难将息”系列分享的都是他亲自品尝到的美味佳肴,他说,“最难将息”四个字是虚词,“无特定意义”。只是大晚上看到沈爷的深夜食单,夜不能寐“最难将息”的应该是看客们了。

没有这坨“清炖克什克腾旗小肥羊”的冬夜,最难将息

没有这坨“菊花蟹斗”的冬夜,最难将息

没有这坨葱油开洋拌面的冬夜,最难将息

没有这坨“举个栗子焖红烧肉”的寒夜,最难将息

……

沈爷说自己足够幸运,“我这二十年来还真没吃到什么不好吃的东西,要么自己去吃,要么跟着朋友去,我的朋友们鉴赏力都很高”。连洪晃都说,她经常跟着沈爷屁股后面去“骗吃骗喝”。

学习如何避免吃到不好吃的食物,沈爷说这是生存技能问题,每个人都要学。几十年的吃吃喝喝,沈爷早已习得,“我基本上闻个味道就知道它好不好吃,那个饭店我都不用进去”。

联手喜来登推出的8道菜,他希望品尝者能由此对中国味道有最基本的感觉。在这位资深美食家看来,没有哪个菜可以代表中国味道,“随着城市开放,物流、人流交流频率变高,中国味道的地域特色也越来越模糊,现在往往在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还会保留地域特色很鲜明的饮食”。

沈爷是一位寻味者,“更好吃的永远在下一站”,这么一说,有种“在路上”的仪式感。如果想追随沈爷步伐尝到美食,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还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nandushia.com/dsbyx/13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